旧时上海的“老虎榻车”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7-26 00:21:20
19世纪80年代起,上海的一些小车工人根据长期劳动的经验,创制出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其结构主要是将独轮改为双轮,在双轮之间固定架设一块长方形大木板作为装货平台,宽度在一米以上,形似民间卧榻,故称之为榻车。榻车运载量在1吨左右,可以推,也可以拉。运载超长、超重货物时,可以加长平台,前面由两、三个人用绳索拉动车身,后面由一人掌车握把。榻车最早在城内出现,渐渐蔓延到租界。1889年公共租界开征榻车车捐,至1927年有照榻车达2500余辆。继榻车问世后,19世纪末上海又有一种小型的人力双轮货车出现。车辆较小,车身低矮,空车停置时,形似老虎,故称之为老虎车。老虎车可载重300公斤左右,一人拉车,装载重物时另需有人在后推车。老虎车出现之初,工部局在征收车捐时将其归为榻车一类,1903年始列为独立的课税车种。1920年代,上海成批兴建近代建筑和居民住宅时,货运汽车不敷需要,小车载重量又有限,榻车由此而一度承担了全市建筑物资的主要运输量。榻车的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延伸至太古码头、外虹桥、华记路、河间路、白克路及曹家渡等处。公共租界内设有葛七富、袁万隆、刘子记、陶兴记、钱龙星、王福昌、蒋新记等一大批榻车行,部分车行还兼营老虎车运输。1940年代初,榻车运输业持续发展,至1945年数量增至七八千辆。 图一:1906年传说哈同出资进口铁藜木铺设南京路,运载超长超重货物的改良型榻车 图二:前拉后推的榻车 图三、四、五:装有橡胶轮胎的一人推拉榻车 图六:改良型榻车 图七:一人推拉榻车 图八:前面是老虎车,后面是榻车 图九:老虎车 图十:塌车和老虎车,轮子小的拉车叫老虎车,轮子较大较厚的称塌车 图十一:俯瞰,有榻车、老虎车、自行车、三轮车 图十二:现上海马路上偶尔能见的榻车

0 阅读:0

评论列表

Rocky lee

Rocky lee

1
2024-07-29 11:19

老家九十年代都还在用这工具,现在全是三蹦子了。

Chloe_Chaw

Chloe_Chaw

1
2024-07-29 11:34

电影聂耳中就有。应该是当时主流运货车辆。不烧油无废气。很环保啊!解放初期仍有。记得小时候搬家就是叫的老虎塌车。

横马路加竖马路

横马路加竖马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