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考研##25考研#
别再错误地打卡啦
A同学跟我倾诉,为了学习,他建立了3个打卡计划,天天坚持,但一旦中断,就想放弃。
是因为他有完美主义吗?并不是,其实藏着一些心理机制。
起初,我们打卡是为了辅助学习成长,但随着时间推移,热情减退,动机变弱,打卡渐渐从辅助变成了任务本身。
当意志力跟不上,为了避免承认自己不行,我们的大脑会自我保护,把打卡当成完成任务的标志。
A同学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已经转移,所以疑惑为什么一旦打卡中断就不愿继续行动。
因为他关心的是让打卡纪录保持完整,而不是让学习过程保持完整。
其实对于学习来说,偶尔中断又有什么关系呢?
另外,单纯地依赖打卡,不仅会转移行动的动机,还会降低行动的效能。这是另一个心理机制——认知闭合需求。
比如你每天要打卡记20个单词,如果今天时间来不及了,但为了完成打卡,你就可能随便扫几遍,告诉自己学过了,先让任务闭合再说,不然总惦记着这事,心里难受。
反过来,如果今天时间非常充足,你一早就完成了记20个单词的任务,打卡一结束,任务就闭合了,此后,你的学习动机衰减为零,你也不会想着再多做些探索。
这就是打卡心态的特性:学不到,假装一下;学到了,立即停止。在任务心态下,学习的热情大打折扣。
我们该如何调整呢?
第一,用记录代替打卡。
每次学习后记录过程,既可以回顾自己的学习轨迹,也便于复盘总结。没有打卡任务压力,能让我们专注于学习本身,而不是完成任务。
第二,设下限,不设上限。
比如把每天背20个单词的上限,调整为背5个单词的下限。轻松完成下限后,因为没有任务压力,且学习状态正佳,我们会更愿意主动多学。
打卡不是目的,成长才是真谛,坚持正确方向,方能抵达远方。
愿大家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