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人“十二个月的吃经”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7-27 01:08:39
旧时上海的《沪谚外编》里有首民谣叫“十二月吃经”说的就是上海人随着季节轮番“逢熟吃熟”的饮食变化食谱:
正月新年看打春,种田人逢熟吃熟最开心。年糕吃罢将汤圆吃,还有荠菜圆子肉馄饨。
二月春风燕子飞,燕笋绝嫩蚌肉肥。枸杞滋味比仔马兰好,鸡蛋摊摊蟹腐皮。
三月上坟做清明,韭菜炒蛋留客人。菜剑摘来当饭菜,蒜苗和和玉箸鱼。
四月立夏好称人,草头摊粞装尺盆。东海里香蛳当杂食,求得风静吃麦末。
五月端阳吃枇杷,新芦箬粽子角叉叉。油煎黄豆吃点茶淘饭,咸菜屑同烧寒豆沙。
六月太热最难熬,止渴吃点大麦茶。黄浆塌饼吃到珍珠米,黄金瓜吃到大西瓜。
七月里杂烤用油煎,采腰菱近在宅河边。崇明芦粟攀来吃一饱,不输是青皮甘蔗甜。
八月中秋吃新姜,东乡新米有香粳。新粞粥相配毛豆荚,糖烧芋艿味甜香。
九月西风捉蟹天,蟹罾蟹簖接连牵。小蟹落点自家吃,大蟹要卖好铜钱。
十月家家做寒衣,园地上菜蔬样样稀。唯有荠菜新上市,咸酸饭里算稀奇。
十一月里冷呵呵,鲜菜吃到油塌科。黑河豚菜要经浓霜打,搭仔冰胶豆腐一暖锅。
十二月里谢家堂,慈菇地栗两盆装。要做腌鸡腊肉糟鸡鸭,先把鱼杂鸡杂放鲜汤。
民谣“十二月吃经”唱的是上海当地日常饮食,说的都是本地农家菜,但只有黑河豚,也叫“南门塌科菜”才算正宗上海土产,《上海县竹枝词》说它贴地而生,为邑中专产,分植他处,种味俱变。塌科菜俗称河豚菜,那是说它肥美。经过雪覆盖的塌科菜味道更佳,寒夜里炖上一砂锅塌科菜冻豆腐汤,简直是“味逾珍错”,比山珍海味都好吃。上海专产的蔬菜还有一样,就是银丝芥菜,《沪城岁时衢歌》说把芥菜切成一寸长短,调酱料下锅煮至半熟,然后存在瓮中,隔一二日即可启食,味道芳烈,于咸酸之外得别趣,为江乡佳品。
图一:菜场里顾客和小贩讨价还价
图二:菜场里的时令蔬果鲜花摊
图三:菜场里的肉禽摊
图四:卖甘蔗、地梨的小贩
图五:卖甜芦粟的小贩
图六:卖西瓜的小贩
图七:卖地梨的小贩
图八:卖花生的小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