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街头的“阴丹士林”蓝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7-29 00:29:11
“阴丹士林”是德文“Indanthrene”的音译,是一种人工合成化学染料的名称。二十年代初期,德国人德恩在上海创办德孚洋行,率先生产并发行了由阴丹士林染成的棉布。用“阴丹士林”染料染出来的布色泽光鲜,经久不褪色,并且耐洗、耐晒,深受上海市民的喜爱。在多种染色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190号士林蓝布,简称“190”。“阴丹”表明这种颜色介于黑色与红色之间,就是今天人们讲的“藏青色”或“上青色”,中国人历来比较崇尚青蓝色。“士林”则取义“学士之林”。“阴丹士林”既朗朗上口,又能望文生义,得到市民认可。当时旧上海的大街小巷及各地的车站码头,随处可以看到“阴丹士林”的广告,“阴丹士林”成为蓝色的代名词。“阴丹士林”蓝布在整个三十年代,都深受年轻女孩子、尤其是女学生的喜欢。“阴丹士林”蓝布被广泛用来制作长袍、旗袍、学生制服等。当时的上海“阴丹士林”的旗袍几乎是太太小姐们不可或缺的物件。“阴丹士林”蓝布的长袍是高等学校师生的代表服装。女作家林海音在《蓝布褂》一书中,也详细描述了当时人们如何喜爱“阴丹士林”蓝布的。“阴丹士林布出世以后,女学生更是如狂地喜爱它。……它的颜色比其他布,更为鲜亮,穿一件阴丹士林大褂,令人觉得特别干净平整……夏秋或春夏之交,总是穿这个颜色的”。 早期的“阴丹士林”广告以漫画的形式出现,画面内容紧贴生活场景,十分诙谐有趣。“阴丹士林”的晴雨标识和广告上的“永不褪色”字样深入人心,“阴丹士林”布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简直就是“永不褪色”的代名词。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上,精明的商人们敏锐地察觉到了美女明星们所能带来的广告效应,迅速启用了一批大红大紫的美女明星为产品做宣传。“阴丹士林”广告的主角也逐渐由漫画人物过渡为更加灵动的美女明星,以月份牌的形式,融入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在总多“阴丹士林”女郎中最知名的莫过于“电影皇后”陈云裳了。当时上海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陈云裳代言的“阴丹士林” 广告月份牌。画面中的陈云裳不仅花容月貌,而且妩媚而不失温雅,让人联想起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图一:陈云裳代言阴丹士林广告 图二至十三:各时期阴丹士林广告 图十四:阴丹士林蓝旗袍

0 阅读:0
横马路加竖马路

横马路加竖马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