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的“饭店弄堂”和“圈子草头”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7-29 00:34:24
旧时说起“饭店弄堂”,老上海无人不知。此弄堂在外国坟山附近,大马路(今南京东路)与二马路(今九江路)之间,弄堂名字叫“佛陀街”。这条弄堂内一共只有三、四十家铺面,而饭店却占去十多家,多为本帮饭馆,以价廉物美、经济实惠著称,天天食客满堂,这些饭店且一律都叫“正兴馆”,不过加上一个“老”字、或“真”字、或“起首老店”等区别,招牌上必有一大“饭”字,是表明他们专做吃饭生意的。“饭店弄堂”也因此大大的出名了。 “饭店弄堂”的形成历史甚久。清同治元年(1862年),祝正本和蔡仁兴两人在这里开设正兴馆,店名系在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组成。因地处闹市,两人烹饪手艺又好,取价也甚公道,故开张后生意十分兴隆。其他人看见眼红,也相继来此开设食肆。“饭店弄堂”就这样逐渐见称于世了。“饭店弄堂”内的店铺一般都比较简陋、龌龊,柜台一例放在门口,台上摆满各式荤素菜碟,菜肴完全平民化,售价甚廉。为当时顾客所乐道的大众菜有“白斩鸡”、“卤肉”、“拌芹菜”、“金花菜”、“炒腰子”、“虾米炒白菜”、“炒虾腰”、“炒三鲜”、“炒下颚”、“秃肺”、“红烧菜心”、“青鱼头尾”、“拆燉”、“虎爪汤”、“咸菜黄鱼”、“清血汤”、“咸肉豆腐汤”、“清蛋汤”、“肉丝黄豆汤”、“炒肉百叶”、“草鱼粉皮”、“百宝辣酱”等。其中“红烧圈子”与“圈子草头”尤为脍炙人口。这两味菜为“饭店弄堂”内的正兴馆所首创,将猪直肠洗净煮熟,切成一个个小圈,加料烹饪,故称“红烧圈子”。此菜色酥烂肥糯,倍受顾客欢迎,誉为“冬令佳品”。蝴蝶牌牙粉的创始人陈蝶仙就最爱此味,常去“饭店弄堂”大啖圈子,对店堂的简陋、嘈杂毫不在乎。后来正兴馆考虑到红烧圈子过于肥厚,又用草头衬底,名为“圈子草头”。这一来真是相得益彰,风味绝佳,老饕们争相前往解馋。“饭店弄堂”里熙熙攘攘的顾客原多为贩夫走卒,一时间却西装长衫朋友不绝于途,都是慕名前来品尝圈子的。饭店中还备有洋铁罐,要吃酒的顾客可取罐去附近酒店购买,也可吩咐跑堂前去代拷。后这一带改建大陆商场,“饭店弄堂”逐成为历史名词。 图一:饭店弄堂可见三家老正兴 图二:行号图上佛陀街位置 图三、四:饭店门口柜台

0 阅读:1

评论列表

中励罗

中励罗

2
2024-07-29 16:01

饭店弄堂,巜正兴馆》首创圈子草头风味绝佳。

我家楼下是小黑

我家楼下是小黑

1
2024-07-29 16:23

圈子草头

无字信笺

无字信笺

2024-07-29 16:04

小时候菜场买猪大肠回来清洗红烧烹饪,津津有味一碗米饭。可能现在条件好了,讲究健康用食不敢多吃。偶尔上馆子嘴馋😋点一份,也是偿一二筷。

横马路加竖马路

横马路加竖马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