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那个93岁的宫女苏麻喇姑终于走了,她一辈子都没洗过澡,也没吃过药。听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1-28 17:13:55

1705年,那个93岁的宫女苏麻喇姑终于走了,她一辈子都没洗过澡,也没吃过药。听说51岁的康熙皇帝为了见她最后一面,还两次下旨,把她的入殓时间推迟了15天,给她按嫔妃的礼节厚葬。 1705年,紫禁城的一场告别震撼了整个清宫。苏麻喇姑,这位出身贫苦的宫女,在93岁寿终正寝后,以嫔妃的规格被厚葬。 而更令人动容的是,当时正在塞外巡视的康熙皇帝,得知消息后两次下旨推迟入殓,只为赶回京城,与她的遗体告别。这位终身不洗澡、不吃药的特殊女性,为何能让皇帝如此悲痛?她的一生,又有何传奇之处? 苏麻喇姑出生在1612年的蒙古科尔沁草原,原名苏茉儿。她的家庭极其贫困,父母靠放牧为生,生活中充满艰辛。自小聪慧伶俐的苏茉儿,五岁便开始为家里放羊。 10岁时,科尔沁贝勒府为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孝庄太后)挑选侍女,苏茉儿以她的机灵和勤奋脱颖而出。从此,她的命运随着布木布泰的脚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625年,年仅13岁的布木布泰远嫁后金大汗皇太极,苏茉儿作为陪嫁侍女随行。这是她第一次离开科尔沁草原,进入后金都城盛京。对于一个年幼的女孩来说,这段经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然而,她与布木布泰之间逐渐建立起了一种如姐妹般的情谊。布木布泰亲切地称她为“格格”,对她倍加关怀。而苏麻喇姑,则以无微不至的陪伴和忠诚回报她的主子。 在皇太极后宫的岁月里,布木布泰并不受宠,更多时间是独自度过的。她没有把时间浪费在争宠上,而是专注于自我提升,学习满文和汉文。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了苏麻喇姑。 在布木布泰的熏陶下,她从一个不识字的蒙古女孩,成长为能书写满文、汉文,且擅长女红的才女。 她的满文书法尤为出色,以至于1636年皇太极颁布冠服制度时,苏麻喇姑被推荐参与设计。这是她第一次通过智慧与才华在宫廷中展现价值。 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皇位继承问题引发了剧烈争斗。在这场斗争中,布木布泰竭力扶持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登基,而苏麻喇姑也在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她不仅是孝庄的心腹,更是多次传递关键信息的使者。尽管冒着生命危险,她始终毫无怨言。最终,福临顺利即位,成为清朝的顺治皇帝。然而,这并未让孝庄和苏麻喇姑迎来安稳的日子。 多尔衮作为摄政王掌控了大权,他对孝庄母子的接触进行了严格限制,甚至规定两人每月只能见一次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苏麻喇姑成了母子间唯一的桥梁。 她往返于宫廷各处,不仅传递孝庄的指令,还安抚顺治幼小的心灵。然而,她的忠诚也让她成为了多尔衮一派的眼中钉。一次,她在执行任务时遭到毒打,几乎丧命。孝庄对外宣称她是骑马摔伤,实际内心却充满痛惜。 顺治成年后,母子关系逐渐缓和,但孝庄仍然忧心宫廷未来。1654年,康熙出生,这个皇孙成为她的希望。由于天花肆虐,康熙被送至宫外抚养,而苏麻喇姑受命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她不仅是康熙的奶娘,更是启蒙老师。康熙年幼时,正是在她的教导下学会了满文书写。她对康熙的关爱无微不至,甚至在他患天花时,不顾感染风险,始终守护在身边。康熙因此对她生出超越主仆的深厚感情,亲切地称她为“额涅”,满语中意为“母亲”。 随着康熙的成长,他对苏麻喇姑的依赖并未减少。1688年,孝庄太后去世,这对苏麻喇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康熙见她郁郁寡欢,将十二皇子胤祹交由她抚养,希望为她带来新的寄托。 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胤祹成长为一位谦和仁厚的皇子。在康熙朝晚年的“九子夺嫡”斗争中,胤祹始终置身事外,这份淡泊源于苏麻喇姑的言传身教。 苏麻喇姑的一生,不仅令人敬佩她的忠诚与智慧,更令人好奇的是她的特殊习惯。她坚持不洗澡,不吃药的生活方式,源于蒙古族的传统和信仰。 在蒙古草原,水资源极其珍贵,人们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新婚和去世后。她即便身处皇宫,也每年仅在除夕时用少量清水擦拭身体,并将水喝下,认为这样可以减少浪费。 此外,她还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她认为病痛是信仰的考验,只有通过祈祷和自我调养才能康复。哪怕晚年风寒入体,她依旧拒绝服药。康熙虽然无奈,却尊重她的信念,多次为她寻找名医,但始终无法改变她的坚持。 1705年,苏麻喇姑因病去世。当时的康熙正在塞外巡视,得知消息后他立即下旨推迟入殓时间,先后两次延迟共计15天,只为赶回京城与她的遗体告别。 然而,当他最终赶回时,苏麻喇姑已永远离去。他悲痛万分,不顾清宫礼制,以嫔妃的规格为她厚葬,并将她的灵柩安置在孝庄太后陵寝旁。这份殊荣,无疑是对她一生忠诚的最高评价。 苏麻喇姑的一生,是清宫中不平凡的传奇。她从一名贫苦牧民的女儿,成长为影响清朝皇室的重要人物,用忠诚、智慧和信仰书写了不凡的历史篇章。 康熙对她的悲痛厚葬,是对她无可取代地位的最好证明。这位终生不洗澡、不吃药的女性,成了清朝历史中一段独特而动人的传说。

1 阅读:961
李小哥知识说

李小哥知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