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5岁的王祖贤跟随家人回安徽老家探亲,而她在探亲结束做的那一件事,令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2-03 15:05:17

1992年,25岁的王祖贤跟随家人回安徽老家探亲,而她在探亲结束做的那一件事,令乡亲们评价道:“人红不忘本。” 1992年的中秋节,安徽舒城的小村庄沸腾了。一位备受瞩目的归客来到这里,她是红遍亚洲的电影明星王祖贤。 她的归来,不仅让乡亲们感受到家乡血脉的牵连,更让人们见证了一位大明星的朴实与真诚。更重要的是,在她离开时所做的一件事,让乡亲们至今津津乐道,感叹道:“人红不忘本。” 王祖贤出生在台湾,但她的家族与安徽舒城有着深厚的渊源。她的曾祖父王仁峰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年轻时在一次制造炸弹的任务中失去了一只手,但这并未阻挡他的革命热情。 革命之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教育事业,创办了舒城中学,为家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王祖贤自幼就听祖父讲述家族的故事,家乡在她的记忆里宛如一幅遥远的画卷。她说:“爷爷总告诉我,舒城是我们的根。这次回来,我要亲眼看看我们的根在哪里。” 8月28日,王祖贤与家人踏上了这片让她魂牵梦绕的土地。她穿着简朴的白T恤和牛仔裤,完全没有明星的架子。 乡亲们本还有些担忧,泥泞的小路会不会让她不快?结果,她一句“我是正正规规的安徽人,今天回来是回家做主人,不是客人”打消了所有顾虑。这句话说得自然而真诚,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温暖。 乡亲们的热情迎接,让这个从未踏足家乡的女孩感到亲切和熟悉。她一路微笑着与人寒暄,甚至主动询问家乡的变化和乡亲们的生活状况。 乡亲们发现,她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而是那个平易近人的“老乡”。这种自然的亲和力让她与乡亲们的关系迅速拉近。 王祖贤的探亲行程非常紧凑。她参观了龙津啤酒厂,这家工厂是舒城的骄傲,生产的啤酒在当地小有名气。厂长亲手递给她一瓶刚生产出来的啤酒,王祖贤毫不犹豫地接过来喝了一口。 她竖起大拇指,微笑着说:“家乡的味道不一样,真好喝!”她的评价让在场的人心花怒放。厂长原本还有些拘谨,这下彻底放松下来,甚至与她聊起了啤酒的生产流程。王祖贤仔细倾听,不时点头称赞,让人感受到她的真诚。 在舒席制造厂,她了解到这种手工艺品的悠久历史。乡亲们告诉她,舒席曾是进贡给皇室的特产,凝结着家乡人的智慧和匠心。 王祖贤认真地看着每一块成品,并提笔写下“肌肤生凉”四个字,为家乡的特产代言。她用行动向家乡文化致敬,也让舒城的特色产业多了一份荣耀。 探访企业之后,王祖贤与家人一起前往曾祖父王仁峰的墓地,进行祭拜。跪在墓碑前的她,神情庄重,眼含热泪。家族历史和乡情,此刻像潮水般涌上心头。 这不仅是一次仪式,更是一次对家族血脉和文化的深刻认同。她站起身后,对乡亲们说道:“每个人都应该记得自己的来处,只有知道来处,才知道未来的方向。”她的感慨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回乡的第二天,乡亲们为王祖贤一家准备了一场热情洋溢的宴会。然而,她却意外地提出:“今天我做东,请乡亲们一起吃饭。”这份反客为主的热情,让在场的人既惊讶又感动。 宴席间,她频频举杯,向乡亲们敬酒,感谢大家的热情接待。有人说:“她没有明星的架子,就像我们村里走出去的一个普通人。”这样的评价,既是对她亲和力的认可,也流露出乡亲们对她的喜爱。 宴席上的交谈让王祖贤了解到家乡的一些实际困难。她注意到村里的道路多为泥泞小道,雨天行走尤为困难。 乡亲们的这一诉求深深触动了她。她当即决定捐出10万港币,用于修建村里的第一条柏油路。这个消息让乡亲们一片欢腾。他们说:“她为我们修的路,不只是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 这条路后来被命名为“祖贤路”,成为村里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这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也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更让人感动的是,王祖贤从未主动提及自己的捐款,她只是默默付出。这种低调的善举,更加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 探访的最后一站是舒城中学,这所学校由她的曾祖父创办。她在校园里徜徉,仔细聆听校长讲述学校的历史。学生们为她准备了欢迎仪式,王祖贤微笑着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她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力量,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家乡的骄傲。”学生们纷纷表示,见到这位心系家乡的“女神”,让他们备受鼓舞。 短短几天的探亲之旅让王祖贤深刻体会到“落叶归根”的含义。在离开家乡时,她满怀不舍地对乡亲们说:“家乡是我的根,我一定会再回来。”乡亲们目送她离去,心中既有不舍,也充满感激。 回顾这段旅程,王祖贤不仅完成了一次寻根之旅,更通过实际行动让乡亲们感受到她的深厚情谊。她用真诚和善意回馈家乡,修路、祭祖、支持本土产业,每一件事都传递出她对“人红不忘本”的诠释。人们说:“她是明星,却更像家人。”这句话,是对她最好的评价。

0 阅读:73
李小哥知识说

李小哥知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