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郭德纲问王宝强:“听说你在少林寺练习过6年武术,那在现实中,你最多能打几个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2-17 14:42:50

一次,郭德纲问王宝强:“听说你在少林寺练习过6年武术,那在现实中,你最多能打几个人啊?”王宝强傻傻的笑着说:“这个不好说,要看情况。”郭德纲好奇的问:“你试过吗?” 在一次轻松愉快的访谈节目中,郭德纲和王宝强坐在舞台中央,聊起了王宝强的少林寺学武经历。 灯光明亮,台下的观众满怀期待,想知道这位从少林寺走出的影星,会讲述怎样的故事。 郭德纲幽默地开场:“宝强啊,听说你在少林寺练了六年功夫,那你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最多能打过几个人呢?” 王宝强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笑:“这个不好说,要看情况。”他的回答引得现场一阵哄笑,但郭德纲显然对此回答不满足,继续追问:“你试过吗?” 王宝强随即笑着回忆起自己在少林寺的那段时光。 1992年,他还是一个8岁的孩子,因为一场村里的露天电影《少林寺》,燃起了对武术的向往。 他反复告诉父母自己想学功夫,成为电影里的英雄。最终,他背起简单的行囊,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开始了艰苦的习武生涯。 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当天色还未放亮,王宝强便要和师兄弟们一起起床晨练。山间的空气清冷,他们绕着少林寺跑五公里,这是每日训练的开始。跑步后便是压腿、踢腿、下腰这些基础训练,每天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要求精准到位。比如压腿时,师父会严格要求他将腿压到极限,否则便让他重新开始。 下腰的练习更是苦不堪言,有时他甚至觉得腰快要断了,但内心的梦想让他坚持了下来。 “那时候真的很累,但想着自己要成为功夫明星,就什么苦都能吃。”王宝强的话里透着当年的坚韧与执着。 除了基本功,少林武术的套路和器械训练同样艰难。罗汉拳、通臂拳是他必须掌握的基础拳法。 每天,他对着师父的示范,一招一式地学习,反复琢磨,直至动作流畅有力。齐眉棍的练习让他的手掌长出了厚厚的茧子,但也磨练了他扎实的武术功底。 “你那会儿觉得苦吗?”郭德纲好奇地问。 王宝强憨笑着回答:“当时不觉得苦,就想着能把功夫练好,有机会去演电影。” 练武的日子充实而辛苦,少林寺的生活条件也极为简朴。一日三餐以素食为主,住的是十几个人挤在一起的小宿舍。尽管如此,他却在这里学到了坚持与自律。 谈起这一段经历,王宝强显得格外骄傲。“后来遇到的那些困难,都没有少林寺的苦。那六年,教会了我如何面对一切。” 郭德纲听得津津有味,随即话锋一转:“那你后来真打过几个人吗?” 王宝强讲起了自己在北京街头的一次经历。那是2004年的一个冬夜,他刚刚凭借《盲井》获得新人奖,心情激动,正拿着新买的手机想给家人报喜。几个混混拦住了他,恶狠狠地说:“把手机和钱包拿出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他的第一反应是冷静。他平静地说:“我的东西是自己辛苦赚来的,不可能给你们。”几个混混显然没料到他会拒绝,立刻动起手来。 此刻,少林寺的武术训练派上了用场。他迅速后退一步躲开袭击,接着用扫堂腿将一个混混绊倒。 剩下的两人冲上来时,他灵活地用罗汉拳的招式反击,一拳一脚之间,便将他们打得站不起来。 “那时候其实也有点害怕,但我觉得,如果连自己都保护不了,那不是白练功夫了吗?”王宝强笑着说。 郭德纲大笑:“看来少林功夫还是有用的啊!那几个混混真是自找苦吃。” 王宝强接着补充:“其实武术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修身养性。师父常教我们,练武先练心。” 这个回答让郭德纲不由得点头:“对,学武的目的是保护自己,而不是欺负别人。这思想觉悟,不愧是少林寺出来的!” 接下来的对话中,郭德纲继续调侃:“那你在少林寺的时候,就没想着比试一下谁更厉害?” 王宝强笑着摆手:“练武的时候,师父最讨厌我们互相比试。他常说,真正的功夫不是用来炫耀的。” 观众被两人的对话逗得捧腹大笑,但从王宝强的言语中,也能感受到少林寺生活对他的深远影响。无论是身体的坚韧,还是精神的修炼,都成为了他日后面对人生起伏的重要支撑。 从少林寺的磨炼到北京街头的奋起反抗,再到他后来的演艺事业,王宝强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坚持与努力终会带来回报。他的故事,也让无数人看到: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踏实和勇气。 郭德纲总结道:“宝强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多苦,都能熬过去。不抛弃,不放弃,这才是人生啊!” 台下掌声雷动,笑声和感动交织,让这一场访谈成为了所有人心中温暖又励志的回忆。

0 阅读:1
李小哥知识说

李小哥知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