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启“中国行动计划”?投奔美国26年的中国专家,突然被FBI带走调查,还被美国大学解除了所有职务!妻子发声:“我们信任并为之奉献了这么久的国家,现在却把我们当作罪犯对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3月28日清晨,华裔顶尖学者王晓峰的住宅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袭,调查人员带走大量“证物”,并将王晓峰本人带离现场。 从那天起,这位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排名世界第一的终身教授便与外界彻底失联,至今杳无音讯。 他的妻子马念丽在4月14日的一场公开活动中,含泪控诉:“我们信任这个国家,为它奉献了26年,如今却被当作罪犯对待,这太令人心碎了!” 这一事件不仅让王晓峰一家陷入困境,也在美国学术界和华裔群体中掀起轩然大波,更让人怀疑,特朗普政府时期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是否正在悄然重启。 26年前,王晓峰与马念丽怀揣着对“美国梦”的憧憬,从中国来到美国,王晓峰在计算机安全、密码学、数据隐私等前沿领域展现出非凡才华,多次在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突破性成果,个人学术排名一度位居全球第一。 他在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担任终身教授,主导过价值2300万美元的科研项目,为美国科技发展贡献卓著,马念丽则在大学图书馆担任系统分析员,负责优化系统管理,工作表现同样出色。 夫妻二人兢兢业业,用26年的努力在美国扎根,期望换来安稳的生活,然而这一切在3月28日戛然而止。 当天,FBI和国土安全部人员突袭王晓峰的住所,搜查持续整整一天,最终带走若干物品和王晓峰本人,更令人费解的是,FBI始终未公开搜查的具体理由。 几乎与此同时,印第安纳大学迅速解雇了王晓峰和马念丽,删除官网上他们的所有信息,这一举动不仅未遵循终身教授解雇所需的正当程序——如提前10天通知和听证会权利——甚至连基本解释都未提供。 学校仅冷漠回应:“去问FBI。”如此草率的处理方式,让这起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据知情人士透露,王晓峰的遭遇可能与2017年一笔与中国相关的科研资助有关。 当时,他未向学校充分报告这笔资助,可能因此遭到同行匿名举报,引发美国司法部的关注,早在3月初,学校便开始审查王晓峰的拨款申请,限制他进入办公室和使用校内电脑。 到了3月28日,解雇通知和FBI的突袭接踵而至,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连线》杂志披露,联邦案卷中没有任何与此次搜查相关的记录,这使得事件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王晓峰的遭遇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特朗普政府2018年推出的“中国行动计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计划要求美国94个地区每年至少提出一到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声称是为了应对“技术窃取”威胁。 然而计划实施期间,许多华裔学者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被调查,生活和事业遭受重创,尽管拜登政府于2022年宣布终止该计划,但其带来的寒蝉效应从未消散。 王晓峰事件让人不禁怀疑,这一针对华裔学者的政策是否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美国FBI高官曾公开承认“中国行动计划”对亚裔群体造成了严重伤害,但如今的行动似乎并未吸取教训。 美国学术界对王晓峰事件的反应异常强烈,印第安纳大学法学教授卡尔·温伯格公开批评校方违反程序正义,剥夺了王晓峰作为终身教授的正当权利。 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陈刚也站出来发声,谴责FBI的草率调查和学校的不公对待,他与亚裔美国学者论坛共同起草公开信,呼吁印第安纳大学恢复王晓峰的职务,并给予其辩护机会。 论坛还发起筹款项目“GoFundMe”,为王晓峰一家提供法律援助资金,马念丽表示,她和儿子将通过法律途径抗争到底,寻求真相与正义。 这起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王晓峰个人,美国《自然》杂志近期一项调研显示,75%的华裔科学家正在考虑离开美国,原因正是对类似不公待遇的担忧。 许多学者坦言,当前的政治环境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科研经费削减政策,更让学术界雪上加霜。 大量人才流失可能削弱美国的科研竞争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全球科研人才,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逐渐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 王晓峰的遭遇揭示了美国学术自由面临的严峻挑战,科学研究本应超越国界和种族,追求真理与创新,然而当政治压力渗透进学术领域,学者因种族背景或研究方向而被针对,学术的纯粹性便被侵蚀。 正如陈刚教授所言:“科学无国界,美国理应是学术自由的捍卫者。”但如今,偏见和歧视正在动摇这一根基,不仅伤害个体学者,也威胁全球科研共同体的未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美大学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失联数周,妻子首度发声:为这国奉献,却被当罪犯》
美国重启“中国行动计划”?投奔美国26年的中国专家,突然被FBI带走调查,还被美
如梦菲记
2025-04-19 17:40:01
0
阅读:80
沉默是金
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