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记者问56岁的雷军:“你为什么没有绯闻?”雷军摇摇头,小心翼翼地说:“我不敢。”记者好奇:“为什么?是怕你的太太吗?”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雷军1969年12月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极为普通的教师家庭。学生时代,他学习成绩出色,是家里和村里口口相传的“别人家孩子”。 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主修计算机,大学期间不仅学分修满、还自学编程,出版了两本技术书,成了早期中国计算机圈的“小名人”。 90年代初,雷军加入金山软件,之后带领金山渡过数次行业大变局。2010年,他41岁,与林斌等人创办小米。 凭借着一款定价1999元、性能超前的“米1”手机,小米以极快速度在国产手机圈站稳脚跟,2018年小米成功上市,雷军个人财富水涨船高。 按理说,事业做得大,名气也越来越响,身边应酬和诱惑也随之而来。可20多年下来,雷军的名字从未跟任何花边新闻、感情纠纷挂上钩。 无论是高峰期还是低谷期,外界始终找不到哪怕一点“绯闻证据”。每次被问起如何做到“清白自律”,雷军总是一笑置之。 直到56岁这一年,在接受一次深度访谈时,他第一次认真地给出自己的答案。 雷军笑着说:“其实不是我有多高尚,只是我不敢。”这句“我不敢”,外人听起来像句玩笑,实则道出他一路走来的隐秘担忧与自律习惯。 在小米创业早期,雷军就定下规矩:女员工向他单独汇报工作时,办公室里必须再有第三人。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一种防护措施。 他很明白,自己的身份代表的不止个人,而是整个公司。一旦有绯闻传出,对品牌、对事业都是沉重的打击。 他坦率地说:“创业者有时候比普通人更脆弱,因为你在聚光灯下,哪怕是小误会,都会被放大。” 所以,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我不敢”——不敢让外界有机会误会,不敢让家庭蒙上阴影,更不敢让几十年积攒的名声毁于一旦。 雷军的婚姻生活比起大多数企业家,更显得低调安静。1991年,雷军和武汉大学同学张彤结婚。两人是大学同窗,认识时家里条件都一般。 大学时,雷军在机房里忙着做课题,张彤在自习室温书。 感情建立在简单的陪伴与鼓励上,没有所谓的轰轰烈烈,更没有风花雪月。毕业后,雷军北上闯荡,张彤也选择陪他在北京扎根。 创业这些年,雷军常年工作在外,生活节奏紧张,家里的大事小情,多半靠张彤一人打理。 早年小米创立初期,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候,公司濒临倒闭,雷军情绪压力极大。 张彤不但没有抱怨,反而默默安慰、支持他,“只要你在外面拼,我来守好这个家”。这种理解和默契,成了雷军心里最大的底气。 外界常说“怕老婆”,雷军听到这种说法总是摇头:“不是怕,是敬畏。” 他坦言,自己性格偏内向,也容易紧张,面对家庭和婚姻,心里多了一份责任感。 每当工作遇到难题或有困惑,回家看到张彤和女儿,雷军会觉得生活还有依靠,“人在外面再厉害,家里还是要低头的。” 在小米公司,雷军为自己和家庭都设下“防火墙”。 除了不与女员工单独相处,他所有核心公司股权都留有妻子名字。有人打趣“这是不是怕管太严”, 他认真解释:“企业家财富多了,难免会让家庭关系变得复杂。我宁愿所有利益都写进明面,哪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起码让家人有安全感。” 如今女儿已读大学,家庭生活依然简单。即使是公司上市、家庭财富膨胀,雷军的生活没有太多变化。 出门穿的衣服、用的手机,仍然是公司最普通的款式。家庭聚会,也总是几道家常菜、一次全家合影。 很多人觉得,富豪身边诱惑多、圈子大,能守得住本心并不容易。 可雷军用自己的方式,交了一份“少有绯闻”的答卷。他把原因归结为一句话:“其实不是怕老婆,更怕自己辜负了那些信任你的人。” 互联网圈有不少因感情风波而事业受损的例子。雷军自己说,“名声是积攒的,失去却在一瞬间。” 他特别珍惜身边每一个人,包括创业团队、投资人、老朋友。“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别人信任你才敢跟你拼。要是因为一时糊涂,什么都毁了,那是对所有人不负责任。” 在小米内部,他经常跟年轻员工讲,“不管你做到多大,做人做事先守规矩。” 小米发展十几年,经历了手机、家电到汽车等多个新领域的拓展,雷军始终保持着早年创业时的谨慎。 团队成员甚至调侃,“老板最怕出丑,比谁都紧张。” 生活上,他依然习惯早睡早起,早餐喜欢喝两碗豆浆——一碗喝掉,一碗“倒掉”图吉利。 这种“抠门”和“老实”也成了员工之间的笑谈。即便身价千亿,他出门仍是最普通的服饰,从不高调。
雷军本想借助突如其来的“芯片”,为深陷虚假宣传舆论风波的小米冲冲喜,驱散近几个月
【9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