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救援队不收费,无工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挤破头的加入? 每当灾害突降,新闻画

纸短情长啊 2025-05-25 17:27:05

蓝天救援队不收费,无工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挤破头的加入? 每当灾害突降,新闻画面里总少不了那抹耀眼的蓝色,他们逆行而上,救人于危难。人们管他们叫“最美逆行者”,是无私奉献的英雄。这支蓝天救援队,队员们不拿一分钱报酬,甚至自掏腰包填补油费、装备费,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甚至豁出性命? 很多时候,答案朴素得让人有点不好意思。想加入蓝天救援队的人,压根儿就不是冲着钱去的。 正如大家听说的,从队服到对讲机,再到小小的队徽,都是队员们自己掏腰包买的。救援路上的油费,也是自个儿承担。即便偶尔有保障任务能拿到一点点补贴,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干的都是纯粹的义务劳动。 这种不计回报的付出,其实源于一种“知行合一”的朴素信念。就像你看到邻居家老人买菜提不动,会很自然地搭把手;街边有人不慎摔倒,身体会比脑子更快地做出反应,冲过去扶一把。这些发自内心的举动,根本用不着反复权衡利弊。 曾经觉得“理想”这两个字有点虚,但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却真真切切地把这两个字踩进了泥泞里,泡进了风雨中,揉进了每一次伸出援手的瞬间。他们未必能讲出多少高深的大道理,但手里那股助人的热乎气儿,比什么都实在。 若问他们活着究竟图个啥?有时候,或许真的不就图个“对得起自己心里那杆秤”么?就如一位推着三轮车卖小吃的老板,他的收款码上都标注着“蓝天某某”,当被问及为何要这样做时,他那句“能出一份力出一份力”的实在话,足以让人感受到这份纯粹的初心。 同时,他们的救援战绩看起来也十分漂亮 2025 年 1 月 7 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 6.8 级地震。西藏蓝天救援队不顾高海拔缺氧的身体不适,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派遣 3 个救援梯队奔赴灾区,立即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为保护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争分夺秒。 2025 年 3 月 23 日,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在一天内连续完成了三起救援任务。上午,一名女性留下遗书后出走,22 名队员火速集结,经过 2 小时的 “地毯式” 搜索结果,成功找到该女子,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2025 年 4 月 4 日,温州市大罗山田螺背发生一起人员意外受伤事件,一名 50 岁左右的游客在登山过程中摔倒,导致右小腿骨断裂。温州市鹿城区蓝天应急救援队接到失事家属求助后,紧急出动 3 车 5 人赶赴现场,于 16 点找到受伤人员,并成功移交 120 急救人员。 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放弃自己的业余时间,接受专业训练,只为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他们的善举和奉献精神,为社会注入了温暖与力量,成为了人们心中最勇敢的守护者。 不过,要是把目光投向救援队内部,会发现支撑这份热血的,可能还有更多元的因素:加入蓝天救援队的,还有一群追求冒险与挑战的“老炮儿”。 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家境殷实,车库里停着顶级配置的越野车,平日里可能觉得生活有些平淡。对于他们而言,蓝天救援队提供了一个施展热情和才华的天地。 想想看,只要投入一些金钱和时间,就能暂时摆脱家庭的琐碎,带着那些快要“生锈”的专业装备出去“浪”,还能在救援中体验惊心动魄,这样的机会,他们自然不愿错过。 这群“老炮儿”可能来自越野圈、登山圈、探险圈,他们未必都是大富豪,但通常不差钱。对他们来说,蓝天救援的魅力不仅在于救死扶伤本身,更在于其中的挑战与随之而来的荣耀感。 每一次危机四伏的救援,都让他们肾上腺素飙升;每一次成功解救被困者,看到对方感激涕零甚至跪地感谢时,那种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没法比的。 事后,与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救援经历,再次体验那种兴奋和骄傲,这种感觉远比单纯的钓鱼、登山,甚至赚钱来得更爽。在家庭中,一句“我这是给孩子积德!”便能让他们占据道德高地,赢得理解与支持。 当然,需要澄清的是,这并不代表所有队员都是如此,也并非所有动机都带着一丝“功利”色彩。纯粹的公益心和责任感,依然是许多队员投身其中的根本原因。 但这种对刺激、荣耀和社交认可的追求,也是人性中真实存在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价值实现,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 无论是出于纯粹的理想主义,还是夹杂着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他们都在通过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蓝天救援队明确规定队员自费参与救援,这既体现了崇高的奉献精神,无形中也筛选出了那些真正认同其理念、愿意为之付出的成员。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0 阅读:1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