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53岁的慈禧爱上了侍卫那尔苏,当晚就临幸了他,哪成想,这个举动害苦了那尔苏...
1888年深秋的紫禁城里飘着桂花香,53岁的慈禧太后裹着貂绒斗篷在御花园散步。
这天傍晚天色暗得早,守夜太监刚点上宫灯,假山后头突然窜出只野猫,张着绿幽幽的眼睛直扑慈禧面门。
说时迟那时快,乾清门侍卫那尔苏飞身挡在太后跟前,剑鞘一挑就把野猫扫进了荷花池。这个二十岁的蒙古青年不知道,这次救驾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尔苏出身显赫,祖父是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父亲伯彦讷谟祜官居御前大臣。
按清宫规矩,侍卫当差时绝不能抬头直视主子,可那天慈禧偏要破例。
月光底下跪着的年轻人剑眉星目,挺拔的身板裹在石青色侍卫服里,浑身透着草原男儿的英气。
李莲英看得真切,老佛爷握着翡翠念珠的手微微发颤——这是她守寡二十八年来头回露出这般神情。
当天夜里储秀宫就传了密旨,李莲英指挥着小太监把平日送热水的柏木车推进偏殿,夹层里蜷着的那尔苏浑身冷汗。
这种特制水车后来成了固定把戏,上层装洗澡水,下层藏大活人。
御前侍卫突然改行当"送水工",宫里明眼人都装聋作哑。
倒是敬事房记档太监发现蹊跷:太后寝宫的热水用量比往年多了三倍不止。
这段隐秘关系维持了三年零四个月,那尔苏每月初五、十五、廿五轮值时必被召见,有回大雪天水车陷在雪堆里,急得李莲英带着八个太监用锦被裹着人往储秀宫抬。
宫里流言传到前朝,几位御史的折子还没递到养心殿就先被军机处截了。
倒是那尔苏的父亲伯彦讷谟祜最先坐不住,某天把儿子叫进祠堂,指着祖宗牌位骂了半宿。
光绪十六年开春,那尔苏跟着父亲回科尔沁草原祭祖。
站在曾祖僧格林沁的衣冠冢前,伯彦讷谟祜突然老泪纵横:"咱们家世代忠良,不能毁在裤腰带的事上!"第二天族人就发现那尔苏吞金自尽了,死时怀里还揣着慈禧赏的翡翠扳指。
消息传回京城,太后把自己关在佛堂三天没上朝,下旨追封"诚慎亲王",赏双亲王俸禄,还派御林军护送金丝楠木棺材回蒙古。
这事在《清史稿·伯彦讷谟祜传》里藏着句"子那尔苏,早卒",内务府档案中却有"赏那尔苏家属治丧银五千两"的记录。
伺候过慈禧的德龄公主在回忆录里写过:"太后晚年常对着盆兰花发呆,那花盆底下刻着蒙文。"
而科尔沁草原上,僧格林沁家族墓园最气派的那座坟茔,至今留着道二尺长的裂缝——按蒙古习俗,横死之人棺木不能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