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8日,国民党高级将领陈仪被押赴刑场。临刑之际,昔日同僚蒋鼎文命人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7-15 01:14:45

1950年6月18日,国民党高级将领陈仪被押赴刑场。临刑之际,昔日同僚蒋鼎文命人送来酒菜,陈仪淡然拒绝:"免了这番虚礼。若你还顾念旧谊,就让枪手利索些,朝我脑袋开枪。" 【消息源自:《陈仪与二二八事件:未公开档案揭秘》2007年台湾历史学报;《汤恩伯军事档案选辑》2012年中国文史出版社;杨天石《蒋介石与国民党高层》201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47年3月的台北街头,空气中还弥漫着未散尽的硝烟味。六十二岁的陈仪站在总督府改建的行政长官公署窗前,手里捏着刚送来的伤亡报告单,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位曾经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以第一名毕业的国民党元老,此刻却像个做错事的小学生般喃喃自语:"怎么会闹成这样......" 三个月前,他还在为成功接收台湾而志得意满。当时刚下船的陈仪穿着笔挺呢子军装,对着欢迎人群挥手时,谁也没想到这位"接收大员"会栽在香烟摊上。那天下午,专卖局稽查员在台北天马茶房前掀翻林江迈的烟摊时,老妇人跪在地上捡拾散落的香烟的画面,像根导火索点燃了积压两年的民怨。"阿官啊,阮只是讨生活......"老太太带着哭腔的闽南语,成了压垮陈仪仕途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二八事件爆发后第七天,南京来的密电让陈仪的手抖得几乎拿不稳电报纸。侍从官听见长官办公室里传出茶杯摔碎的脆响,接着是沙哑的咆哮:"汤恩伯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原来他那位义子兼得意门生,竟在蒋介石面前把台湾乱局全推给了他。窗外的雨点噼里啪啦打在芭蕉叶上,像极了三年前他们在浙江把酒言欢时,汤恩伯拍胸脯说的那句话:"义父放心,有学生在,断不会让您受半点委屈。" 时间转到1949年元旦,杭州西子湖畔的刘庄别墅里,陈仪对着火盆烧毁文件时,突然对秘书苦笑:"你说汤司令现在睡得好吗?"他指的是三天前派人送给汤恩伯的那封密信——劝说这位手握三十万大军的京沪杭警备司令起义。秘书后来回忆,长官当时眼神像个赌徒,嘴里却念叨着:"横竖都是死,不如赌把大的。" 可惜这场豪赌输在了最信任的人手里。汤恩伯收到信后,在司令部来回踱步整夜,最终把电报拍在桌上:"备车,去溪口!"当蒋介石看到这封劝他"效法李宗仁主动下野"的信件时,据说把青瓷盖碗摔得粉碎。而陈仪直到被宪兵从上海公馆带走时,还固执地认为:"恩伯必是受人蒙蔽......" 1950年6月18日清晨,台北马场町刑场的麻雀被吉普车声惊飞。陈仪拒绝换囚衣,坚持穿着挂满勋章的将官制服走向刑场。执刑官记得他最后的要求是面朝大陆方向,以及那句让所有人后背发凉的遗言:"告诉蒋先生,杀了我,他更睡不着。"枪响时,七十公里外的台北宾馆里,汤恩伯突然打翻了药碗,褐色药汁在白床单上洇开,像极了五年前义父送他的那方松烟墨。

0 阅读:5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