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年逾六旬的丁玲,在报章上撰文痛斥比她年长两岁的沈从文:"贪生怕死的懦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05 18:24:47

1980年,年逾六旬的丁玲,在报章上撰文痛斥比她年长两岁的沈从文:"贪生怕死的懦夫,锱铢必较的市井之徒!"听闻此言,沈从文黯然神伤道:"丁玲这一记冷箭,来得实在狠毒!我待他们夫妇仁至义尽,在他们困顿时,已倾尽所能相助......怎料想,她为重返文坛巅峰,竟别出心裁,拿故交祭旗!" 【消息源自:李辉《沈从文与丁玲》专著(2018年版);解志熙《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相关章节;丁玲晚年访谈录(1982年《新文学史料》)】 1980年的北京,春寒料峭。76岁的丁玲坐在书房里,老花镜后的眼睛死死盯着那本泛黄的《记丁玲》。当她读到"她需要男性陪伴"这句话时,突然把书重重摔在桌上,墨水瓶都被震得跳了起来。 "这叫什么话!"老太太气得手指发抖,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自言自语,"沈从文,你把我写成什么人了?"这句话像根刺,扎在她心里五十多年都没拔出来。 时间倒转回1925年的北平。21岁的丁玲还是个扎着麻花辫的湖南妹子,跟着老乡沈从文混迹在琉璃厂的文人圈里。那时候他们穷得叮当响,三个人——丁玲、沈从文,还有后来成为丁玲丈夫的胡也频,经常合吃一碗炸酱面。 "沈二哥,你这件长衫该补补了。"丁玲指着沈从文袖口的破洞打趣。沈从文只是憨厚地笑笑,把破洞往里折了折:"补它作甚?正好透风凉快。"三个年轻人窝在八平米的小屋里,熬夜编着《红黑》杂志,油墨沾得满手都是。那会儿他们管这叫"穷开心"。 转折发生在1931年。胡也频因为参加左联活动被抓,丁玲急得满嘴燎泡。她半夜敲开沈从文的门,头发散乱得像稻草:"二哥,你快想想办法!"沈从文二话不说,把刚领的稿费全塞给她:"拿去打点,我再去托胡适先生说说情。"可最后等来的,是龙华警备司令部的一声枪响。 胡也频死后,丁玲像变了个人。她把麻花辫剪成齐耳短发,整天抱着《资本论》不撒手。有次在胡同口遇见沈从文,对方想安慰她两句,她却冷着脸说:"现在不是谈风月的时候。"沈从文伸到半空的手,慢慢又缩了回去。 1933年丁玲被捕时,沈从文冒险去南京周旋。他在回忆录里写:"见到她时,手腕上全是淤青。"可这些细节,丁玲后来全不认账。她觉得沈从文把她写成"弱女子",是存心抹黑革命者形象。 等到1980年,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隔空吵了一架。丁玲在文联大会上拍桌子:"某些人打着纪念的幌子,贩卖低级趣味!"消息传到沈从文耳朵里,这位78岁的老人正在整理古代服饰资料。他放下放大镜,对妻子张兆和叹气道:"她到底要怎样才满意呢?" 沈从文至死没作公开辩解。只是在给友人的信里写过:"我们那代人,各有各的不得已。"而丁玲晚年总爱盯着她和胡也频、沈从文三人的合影发呆,照片里三个年轻人肩挨着肩,笑得没心没肺。 2007年,有人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仓库里发现个落满灰尘的箱子。里面是1928年《红黑》杂志的合订本,扉页上有行褪色的钢笔字:"给永远的三剑客——从文 补题"。可惜这时候,当年的三剑客已经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

0 阅读:1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