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山西一位姓杨的老汉揣着两根金条走进银行,说要兑换成现钱。银行职员接过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05 18:24:42

1980年,山西一位姓杨的老汉揣着两根金条走进银行,说要兑换成现钱。银行职员接过金条一看,顿时心头一震,却强作镇定地稳住老人,转身就偷偷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消息源自:《山西农民意外发现唐代金锭始末》1981年1月15日《中国文物报》;《改革开放初期山西文物保护纪实》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杨老汉把镰刀往腰后一别,踩着湿滑的黄土往半山腰爬。这是1980年春天,山西的雨季来得特别早,连着下了三天雨,他家灶膛里连根干柴都找不到了。老杨边走边嘟囔:"这鬼天气,柴火都泡成浆糊了。"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顺着泥坡出溜下去,后背结结实实撞在块石头上。 "哎呦我的老腰..."他揉着后背刚要爬起来,突然发现眼前的山体塌了半边,露出个黑黝黝的洞口。老杨摸出火柴划亮,火光里隐约看见洞里泛着金属光泽。他猫着腰钻进去,没走两步就踢到个硬物——那是块黄澄澄的金属疙瘩,半个砖头大小,上面还刻着歪歪扭扭的字。 老杨把金属块在手里掂了掂,沉得差点脱手。他心脏砰砰直跳,想起前年村里有人拿铜器去供销社换过粮票。回到家,他把全家人叫到里屋,掏出用破棉袄裹着的金属块往炕上一放。"我在山上捡着宝了!"金属块砸在炕桌上发出闷响,把全家人震得说不出话。 第二天天没亮,老杨揣着两块金属疙瘩走了二十里山路到县里。人民银行刚开门,他把东西往柜台上一撂:"同志,给看看这个能换多少钱?"年轻的女柜员小王拿起金属块时手腕明显往下一沉,她盯着表面模糊的"乾元"字样皱起眉头。"大叔您稍等啊,我去后头拿个秤。"转身就小跑着找主任去了。 不到半小时,三个穿蓝制服的公安进了银行。老杨还攥着存款单傻等呢,领头的民警老张已经按住他肩膀:"老乡,这东西哪来的?"听完结结巴巴的解释,警用边三轮突突突载着老杨往村里赶。等从地窖里起出剩下的十八块金属时,连见多识广的老警察都倒吸凉气——这些黄灿灿的金属块在煤油灯下闪着暗光,摆满了半个炕席。 省里来的考古专家第二天就赶到了。戴着圆框眼镜的周教授拿着放大镜的手直发抖:"这是唐代的金锭啊!"他指着铭文解释,"乾元是唐肃宗年号,这批金子很可能是安史之乱时叛军埋藏的。"说着突然提高嗓门:"老同志,这可是国家一级文物!" 老杨蹲在门槛上闷头抽烟,听着屋里专家们激动的讨论。他想不通,自己捡的东西怎么突然就成国家的了?直到周教授拉着他的手说:"您这一发现,把历史书都要改写了!"老杨才挠着头嘿嘿笑起来。后来村里大喇叭天天广播《文物保护法》,他家院墙上还刷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大红标语。 三个月后,老杨在省博物馆的玻璃柜里又见到了那些金锭。它们被射灯照得金光灿灿,底下标签写着"唐代乾元年间官铸金锭,山西某县出土"。解说员正给参观的学生们讲:"这些金子躲过战乱,埋藏了一千多年,最后被一位普通农民发现..."老杨悄悄退到人群后面,摸出兜里政府奖励的搪瓷缸子喝了口水,缸子上"文物保护先进个人"几个红字格外显眼。

0 阅读:265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