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无人系统部队司令布罗夫迪表示:“世界上已经没有坦克,能抵挡300-500美金廉价无人机暴击。”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坦克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无人机从战争侦察走到战争的袭击,彻底改变了战争的规则,这是所有的军事家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乌克兰无人系统部队司令苏哈列夫斯基最近一句话,在军事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世界上已经没有坦克,能抵挡价值300到500美元的廉价无人机。” 这听起来几乎是天方夜谭,陆战之王竟会被一个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击溃? 这不仅是装备的代差,更是战争规则的颠覆,其演变速度甚至超出了许多军事专家的预判。 历史似乎总在重演相似的戏码。当火药在中国被用于节庆烟花时,西方却用它填充枪炮,改变了战场格局。 如今,当无人机编队还在为各种盛会表演绚烂灯光秀时,另一些人早已悄悄地将它们变成了前线的致命武器。 那这种廉价无人机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将庞大的钢铁洪流逼向历史的边缘? 要理解这场变革,必须回到俄乌战场的演变过程。 战争初期,也就是2022年,无人机的主要任务还是侦察。 乌克兰军队使用土耳其提供的无人机在高空盘旋,如同战场上空的眼睛,一旦发现俄军坦克或补给车队,便将坐标传给后方炮兵。 2022年3月基辅城外的反击战中,这种战术成功迟滞了俄军的装甲部队。 俄军方面,也同样部署了大量无人机用于侦察。 彼时无人机在多数人眼中,更像一个高级望远镜,离亲自下场格斗还有很远距离。 可是战争的长期消耗,让双方都面临着装备和资金的短缺,这反倒逼出了一条低成本的致命赛道。 从2022年6月起,乌克兰开始将市面上的普通航模进行改装,装上摄像头和小型爆炸物,摇身一变成了成本仅几百美元的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 谁知到了2023年初,这种不起眼的小东西在顿巴斯前线一经测试,战果惊人。 就这样,一个原本被视为“龙套”的角色,在残酷的实战检验中,从旁观的“侦察兵”迅速演变为冲锋在前的“攻击手”,其发展势头彻底颠覆了外界对未来战场的想象。 而这场无人机革命的背后,是乌克兰难以承受的代价。 作为一场代理人战争的棋盘,其国土沦为焦土,人口在持续消耗,经济也面临被深度控制的危机。 这场冲突更像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了国际格局的连锁反应:欧盟的经济活力被拖累,内部矛盾加剧;俄罗斯的国力遭受重创,国际地位受到影响。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却在能源和军工订单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受益者。 当然,战场上矛与盾的较量从未停止,针对无人机的反制手段也必然会快速发展。 未来,反无人机的体系会更加立体化。 在近距离,或许是特制的霰弹枪或网枪,用于捕捉低空飞行的无人机;而在更广的范围,激光、微波、电磁脉冲等定向能武器,一旦形成有效覆盖,就能让廉价无人机群变成一堆失控的靶子。 甚至,专门用于空中格斗的“反无人机无人机”也可能成为常态。一 旦高效的防御体系建立起来,廉价无人机的突防优势将被大大削弱,坦克作为移动重火力平台的价值或许又能重新凸显。 进一步看,未来战争的形态正从传统的人员消耗战,转向更为残酷的经济消耗战。 当战场上空布满无人机,地面奔跑着机器狗与战斗机器人时,战争的本质就变成了比拼生产能力与消耗能力的经济对决,看谁的产业链先撑不住。 在这种模式下,编制庞大、造价高昂的传统重装甲部队,很可能沦为被动挨打的高价值目标。 可以预见,陆军的重装甲单位在未来会趋向精简,但短期内并不会消失。 同时,单兵作战系统也可能朝着“超级战士”的方向发展,集成更强的防护、机动与火力。 俄乌冲突展现的全新作战模式警示着世界,在不动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大国与中小国家在常规战争层面的技术鸿沟,正因不对称战术的兴起而被某种程度上拉近。 那么,在科技持续迭代的未来战场上,人类文明又该如何抉择,以应对这永恒的挑战呢?
乌克兰无人系统部队司令布罗夫迪表示:“世界上已经没有坦克,能抵挡300-500美
经略简料
2025-07-24 11:14: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