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赌对了,以色列这次从美国补充的武器弹药没有用来继续袭击伊朗,而是盯上了叙利亚新政府。 中东的硝烟刚散,一场更诡异的棋局便已开盘。 就在以色列与伊朗剑拔弩张、一度看似大战将至时,双方却意外停火。 按理说,刚刚从欧美补足了弹药的以色列,似乎有理由乘胜追击,一举解决伊朗这个心腹大患。 谁知,当外界都屏息以待一场更猛烈的风暴时,以色列却调转炮口,对准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目标——叙利亚新政府。 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战略考量? 要说以色列为何没继续猛攻伊朗,这笔账其实算得极清。 伊朗的国防实力远非不堪一击,其武库里三千多枚弹道导弹绝非摆设,仅“流星-3”一款的射程就足以覆盖以色列全境。 此外,由俄制S - 300防空系统与伊朗自主研发的“巴瓦尔 - 373”防空系统共同构建的两级防空网络,使以色列空军心生忌惮,不敢轻易采取行动。 任何强行闯入的企图,都可能付出惨重代价,届时美欧援助的武器,恐怕还不够填这个窟窿。 伊朗在停火之前也毫不示弱。 它一边向黎巴嫩真主党输送精确制导导弹,一边在霍尔木兹海峡大搞军演,同时还高调试射“霍拉姆沙赫尔”中程导弹。 这一系列动作与其说是秀肌肉,不如说是清晰地划下红线,向以色列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想动手,先掂量后果,我有的是办法让你得不偿失。 正是这种摆在台面上的威慑,成功将冲突的成本推到了一个让以色列难以接受的高度,也让伊朗在博弈中掌握了主动。 反观叙利亚,则成了一个性价比极高的目标。 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战争之后,叙利亚的空中防御系统早就名存实亡了。 随着俄罗斯军队的撤退,包括S-300在内的主要武器,以及在冲突中被毁掉的JY-27反潜器,以色列战斗机现在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叙利亚的领空。 这种“零拦截”的军事优势,直接将行动风险与成本降至最低。 而且,打击叙利亚能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 从地缘上看,戈兰高地南部的苏韦达省聚居着三十万德鲁兹人,他们与以色列境内的十四万同胞血脉相连。 以色列打出“保护族人”的旗号,既能师出有名,又能顺势将该地区变为一个脱离叙利亚政府控制的“安全缓冲区”,从而进一步巩固对戈兰高地的实际占有。 从国内政治看,内塔尼亚胡政府也正需要一场外部胜利。 以一张选票之差,执政联盟随时都有倒台的危险。 在这个时候出兵叙利亚,既可以将民众的视线从经济、民生等方面引开,又可以给人留下“强硬护国”的印象,可谓是一箭双雕。 更深一层的考虑是,叙利亚一直以来都是伊朗将武器运送到黎巴嫩境内的一个重要渠道。 对叙利亚的攻击,也是对伊朗区域影响力的一种间接破坏。 结果,叙利亚的新政府陷入了极其难堪的境地。 朱拉尼上台后,正一门心思推动“国际化改革”,试图通过经济开放与政治妥协换取国际社会的承认,甚至暂时搁置了戈兰高地的主权争议。 可这种急于求稳的心态,恰恰成了以色列眼中的软肋。 叙利亚越是渴望融入国际社会,就越是害怕局势升级打断其改革进程。 也正因如此,以色列才敢肆无忌惮地轰炸其总统府、国防部等核心设施,甚至动用钻地弹,目的就是用武力逼迫叙利亚默认德鲁兹人聚居区的“半自治”现实,蚕食其南部主权。 以色列这一连串操作,也打乱了美国的算盘。 华盛顿一直在为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牵线搭桥,就在前不久,特朗普还对媒体表示,叙利亚有意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 然而,以色列的这一举动,却让叙利亚外交部毫不客气地将这一行为斥为“侵略行径”,令美国推动的中东和平进程,顿时变得举步维艰。 甚至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对此表达了“特别担心”,这表明以色列单方面的举动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国在中东的策略。 不过,这场变局中最大的赢家,或许还是伊朗。 以色列将火力转向叙利亚,无异于给了伊朗一个宝贵的喘息之机。 有迹象表明,伊朗正利用这难得的空档,悄悄修复此前在冲突中受损的核设施,其高度戒备的革命卫队也得以稍作休整。 哈梅内伊此前步步为营的威慑策略,无疑是一场豪赌。 但从以色列将矛头对准叙利亚的时候,他就已经赢得了这一轮的命运之战。 说到底,中东的这场较量,早已不是单纯的拳头对决,更是心理和算计的博弈。 谁能看透对手的心思,谁能让对方觉得“动手不划算”,谁就掌握了真正的主动权。 那么以色列这记看似精明的重拳,究竟是打破僵局的妙手,还是为自己埋下更深隐患的一步险棋? 中东的未来,依旧悬念重重。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赌对了,以色列这次从美国补充的武器弹药没有用来继续袭击伊朗,
经略简料
2025-07-24 11:14: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