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很少发生“强奸案”,难道古人比较守法?真相并非如此! 说起古代对强奸案的处理,法律绝对是重头戏。以唐朝为例,《唐律疏议》明确规定:“诸强奸者,绞。”简单粗暴,够吓人吧?宋朝也差不多,《宋刑统》里强奸罪照样是重罪,轻则流放,重则砍头。明清时期更狠,《大明律》和《大清律》里,强奸罪不仅要命,还株连家人,搞得犯罪成本高得离谱。 但法律狠归狠,执行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先不说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光是取证就够呛。没有DNA技术,全靠人证物证,可谁会傻到留证据?再加上地方官为了政绩,经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多案子根本没报上去。法律看着吓人,实际效果却打了折扣。 古代社会可不是现代这种“报警解决问题”的模式。那时候讲究“家丑不可外扬”,尤其跟性有关的事,更是碰不得的禁区。强奸案一旦曝光,受害者不光得不到同情,反而可能被指指点点,说她“不知羞耻”或者“勾引人”。这还不算,家族的脸面也得跟着丢尽,嫁娶都成问题。 所以,很多受害者宁可忍气吞声,也不愿报官。加之宗族势力强大,内部解决成了常态。村里长辈一调解,案子就这么压下去了,外人压根不知道。这种社会氛围下,强奸案表面上少,其实只是没浮出水面罢了。 儒家思想在古代那可是主流,讲究“礼义廉耻”,把性犯罪说得跟洪水猛兽似的。表面上看,这套道德体系约束了人的行为,让大家不敢越雷池一步。可实际上呢?道德这东西,说起来好听,干起来就两说了。 拿潘金莲和西门庆来说,这俩人的故事在《水浒传》里可不是什么光彩事。潘金莲被逼嫁给武大郎,心里不甘,西门庆趁机钻空子,两人勾搭成奸,最后还害了武大郎。这事在当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强奸”,但暴露了道德的虚伪:嘴上喊着仁义道德,背地里啥龌龊事都有。儒家的高压道德,反而让不少罪行藏得更深。 古代是个男权社会,女性的地位低得可怜。强奸案少见,跟这也有关系。很多时候,受害者是丫鬟、奴婢这种底层女性,主人家压根不把她们当人看,被强暴了也懒得报官,甚至觉得“丢人”是自己的事,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比如农村,地主欺负佃户的女儿媳妇,司空见惯。谁敢告?告了也没用,官老爷多半跟地主穿一条裤子。这种情况下,强奸案哪来的记录?不是没发生,是没人当回事。 说到潘金莲和西门庆,这俩人可不是什么正面典型,但他们的故事却能说明问题。潘金莲不是自愿嫁给武大郎的,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西门庆有钱有势,看准了她的软肋,两人一拍即合。这事虽不是强奸,但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无奈和性犯罪的隐秘性。 在那个年代,像潘金莲这样被压迫的女人不少,有些被逼到绝路,有些直接成了牺牲品。而西门庆这种人,仗着权势干坏事,根本不怕法律和道德。他们的故事,不过是古代社会的一个小切面,背后藏着更多没被写出来的真相。 有人可能会说,史书上强奸案记载少,总不能全是假的吧?这话有道理,但得看怎么理解。古代史书多是官方修的,记录的大多是大事,像皇帝登基、战争啥的。 现代社会强奸案曝光率高,跟古代比,差别挺明显。现在有监控、有DNA技术,证据好找,法律也更健全。古代呢?没这些条件,加上社会风气压着,案子自然少见。可这不代表古人守法,只能说环境不一样。现代人报警意识强,古代人更多是忍着或者私了,数据高低不完全反映真相。
如果可以打开古代校园墙
【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