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名机枪手为了避开日军,决定绕道上山,没想到,他突然发现有上百名日军正在休息吃饭,看着手中的机枪,他心里一咬牙:就拼了! 曾岳峰1927年出生在湖南汉寿县太子庙乡排形村一个贫苦农家,家里排行老三。那时候农村日子苦,家里靠种地勉强过活。1943年日军攻占汉寿县,造成大量伤亡,他16岁那年8月23日就去了常德新兵训导团接受训练。年底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第一百七十四团第二营第五连第三排第八班,拿到了中正式步枪。部队里训练严格,他每天扛着枪行军,学射击基本要领。常德对抗中,他第一次上阵,端枪射击敌军,积累实战经验。部队机枪手伤了,他主动接手标号19229的捷克式轻机枪,练习装弹和瞄准,每个弹夹20发子弹。在湘乡作战,他作为机枪手表现突出,射击压制敌阵,让连队推进顺利。这段经历让他在军中站稳脚跟,逐步适应战场节奏。 雪峰山战役是1945年春天的事,那场湘西会战日军想夺取芷江空军基地,中国军队反击猛烈。曾岳峰随部队追击,途中和助手陈百川脱离主力。两人选择侧面山路绕行,避免直接遇敌。半途发现谷底上百日军在休整,分食干粮,武器堆放随意,没有哨位。日军军服脏乱,马匹拴边上。他们架起机枪,调整位置射击。第一轮子弹击中多名士兵,其他人慌乱还击。他连续更换弹夹,发射超过300发子弹,压制日军反扑。一名日军军官指挥时中弹倒地。战斗中游击队听到枪声赶来,从另一侧进攻,形成夹击。日军死伤数十,剩余逃散,缴获28匹战马和枪支弹药。他因此升为一等兵。这次行动成为战役关键一环,体现了小部队的灵活作战。 湘西会战涉及18县市,战线400多公里,日军总兵力达8万,中国军队11万。雪峰山地形复杂,中国军队利用熟悉地势设伏。日军从邵阳推进,意图速战,但遭遇顽强抵抗。曾岳峰所在74军是主力部队之一,多次阻击日军进攻。战役从4月9日打到6月7日,中国军队歼灭日军3万多,自身伤亡1万多。这场胜利是抗日战争最后一次会战,粉碎日军最后反扑。曾岳峰的遭遇战发生在5月,正值追击阶段,日军疲惫撤退时易被伏击。游击队配合正规军,扩大战果。缴获物资包括弹药和马匹,帮助部队补给。升职后,他继续在前线,机枪成为压制敌火力的关键武器。 高沙镇作战是后续行动,曾岳峰端机枪压制敌冲锋,部队逐步收复阵地。正洞西山防御,他据守位置,射击覆盖坡道,逼退日军爬行前进。在湘江沿岸对抗,他扫射渡河敌军,部队推进收复失地。这些战役连着雪峰山胜利,巩固湖南战场。日本投降消息传来那天,他向天空发射300发子弹,弹壳散落营地。1949年随程潜起义,编入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返回汉寿县做开锁匠,靠手艺过日子。那些年战场上学到的技能,转为和平生活用。 曾岳峰的经历反映出普通士兵在抗日中的作用。16岁参军,到18岁立功,靠的是训练和实战积累。捷克式机枪射速快,适合压制,但需要两人操作,他和陈百川配合默契。雪峰山地势利于隐蔽射击,日军人数多却疏于防范,导致重创。游击队及时加入,体现了军民协作。战役后,日军在湖南溃败,加速整体投降。曾岳峰后来生活平凡,但那段历史影响深远。开锁工作虽简单,却让他稳定下来。 抗日战争中,像曾岳峰这样的士兵不少,他们从农村走上战场,面对装备更好的日军,靠勇气和策略取胜。雪峰山战役是中国军队最后全胜,日本损失惨重,无法逆转败局。曾岳峰的机枪编号19229,成为他标志。参军前母亲反对,但时代逼人上前线。部队生活让他成长,从步兵到机枪手,逐步建功。起义后加入新军队,顺应历史潮流。退休后回忆那些战役,总有细节历历在目。 湘西会战粉碎日军夺取芷江企图,保护空军基地。中国空军配合地面部队,轰炸日军补给线。曾岳峰的行动虽小,却贡献大,体现了基层士兵价值。日军在谷底休整时被袭,暴露了疲劳和松懈。300发子弹的消耗,显示战斗激烈程度。缴获马匹用于运输,帮助部队机动。升职为一等兵,激励他继续作战。高沙镇等后续战斗,巩固胜利果实。日本投降后,士兵们以各种方式庆祝,他选择射击天空。
1945年,一名机枪手为了避开日军,决定绕道上山,没想到,他突然发现有上百名日军
混沌于浮云
2025-08-14 18:17: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