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解放军给郏县的国军中将武庭麟送去劝降信,武庭麟下令将送信人杀掉。手下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武庭麟出生于1892年的河南伊川,那是个山多水少的乡村地方。他从小就接触军事,早早进了陕西陆军模范学校,之后又去河南将校讲习所、中央军校高教班和陆军大学将官班进修。这些地方教他战术和指挥,他一步步从基层干起。1925年,他加入陕西陆军第2师,当炮兵团长,负责火力支援。不久升到第3旅旅长,带兵打仗。1927年转入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参加北伐,历任多个职务,包括第42师师长和第15军军长。他在这些年里积累经验,但部队在执行任务时也留下问题,比如在平汉铁路沿线强征物资,处死一些无法交粮票的平民,这些事后来被记录下来。 抗日战争时期,武庭麟参加了忻口战役,指挥部队对抗日军。1939年,他正式当上第15军军长,带队打豫中战役和豫西鄂北战役。1944年洛阳保卫战,他组织防御,挡住日军推进。抗日结束后,他的部队整编成第15师,他继续当师长。但在地方上,部队的征收行为导致平民伤亡,五十多名无粮票者被杀,尸体沉井,这些事实通过调查确认。武庭麟的军事生涯就这样混杂着抗日功劳和地方罪行,反映出那个时代军官的复杂面。 1947年11月初,豫西郏县成了战场焦点。国民党整编第15师五千人由武庭麟指挥,依托丘陵地形建碉堡,弹药充足,准备死守。洛阳援军在集结,但行动迟缓。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旅长周希汉负责攻取,他先用围点打援战术,监听敌通讯,知道李铁军援军来不了那么快,就改成速歼计划。第十旅分三路,一路在西门佯攻制造混乱,另一路带炸药主攻东门。凌晨两点,东门炸开缺口,部队冲入控制东南角和南门,西门声势成功迷惑敌军主力。 天亮前,解放军占了城内大部分,高台寺还剩抵抗。武庭麟退守寺内,用重机枪顽抗。为减少伤亡,解放军派信使持白旗宣读劝降信,呼吁投降。信使朗读内容,寺内武庭麟听到后下令杀掉,尽管手下提醒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枪响后,信使倒地,这激起解放军总攻。正午炮火轰击,爆破组用炸药开墙,一战士绑炸药牺牲,部队涌入混战。副师长姚北辰被俘,武庭麟在侧殿被抓。李铁军援军远未到,战斗两天结束。 郏县战斗歼灭敌军三千七百多,俘三名高级军官,解放军伤亡三百。周希汉派部队在南峡谷设伏,封锁救援路。武庭麟被押洛阳,换士兵衣,在冷风中前行。他途中提抗日守洛阳二十一天,但调查指出部队铁路沿线滥杀平民事实。被押时,他写信求助旧部和黄埔同学,信全被扣。1952年洛阳郊外公审,民众围观,一老妇诉说儿子十六岁因粮票被害。武庭麟承认杀信使是错,被处决。这战役打开豫西通道,支持根据地建。 武庭麟的早年教育让他在军中稳步上升,从炮兵团长到旅长,再到师长军长,这些职位让他接触各种战役。北伐时,他带队推进,抗日时在忻口和豫中组织防御,这些经历让他成为中将。但部队在地方的强征行为,造成平民无辜死亡,这些事不是孤例,而是那个时期国民党军队常见问题。战后档案记录这些,显示武庭麟的责任不可推卸。他的生涯像许多军官一样,抗日有贡献,但内战和地方管理暴露缺陷。 郏县守卫中,武庭麟加固工事,督士兵堆沙袋,架机枪,决心等援军。解放军监听获知援军迟缓,调整速攻。东门炸药一百五十公斤爆裂,部队十五分钟内占东南,声东击西战术奏效。高台寺成为最后堡垒,解放军为保全性命派信使,白旗下宣读信件。武庭麟斥责手下建议,直接命杀,枪声后信使毙命。这举动直接导致总攻,炮弹轰墙,爆破牺牲开路,部队入寺抓人。整个过程压缩在两天,战士连续作战三十小时,仅吃冷水高粱饼。 战役后,武庭麟押解途中辩解功劳,但罪行调查清楚,五十多名平民被害细节通过证人证词确认。公审现场,老妇哭诉儿子惨死,武庭麟承认那一枪毁了自己。处决后,战役意义在于打通道路,为南下主力清障,催生豫陕鄂根据地。这反映出军事胜利之外,公正审判的重要性,民心向背决定一切。 武庭麟在1935年获少将,1936年晋中将,1934年还兼安徽六安行政督察,巡视地方。这些职务让他处理军政事务,但也涉及围攻红军,部队在山林搜索推进。抗日后,他的第15军在豫西活动,保卫洛阳时部队射击阻敌。这些年他积累指挥经验,却在征收中酿祸。平民被害案经解密文档证实,成为他生涯污点。
1947年11月,解放军给郏县的国军中将武庭麟送去劝降信,武庭麟下令将送信人杀掉
混沌于浮云
2025-08-14 18:17:22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