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政客都是大聪明啊,美国财长公开说,把低端芯片卖给中国即可打压华为又可以赚钱。 美国财长这话说得轻巧,但背后的算盘其实打得很精。表面上看,把低端芯片卖给中国既能赚中国的钱,又能打压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好像是个“两全其美”的策略。 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长期遏制意图,而中国企业如果真的大规模购买美国低端芯片,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美国设下的“技术陷阱”。 美国政客的逻辑看似简单:低端芯片技术含量低,中国企业容易依赖,而高端芯片继续封锁,就能卡住中国科技产业的脖子。 比如,美国批准向中国销售英伟达H20芯片,这种芯片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加速器,性能远不及其国际市场主流GPU芯片H100,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训练需求; 但美国却认为,通过这种“降级版”技术产品的有限放行,可以继续实施技术围堵,一面允许性能被严格阉割的芯片进入中国市场,抢占部分需求; 另一面继续卡住顶尖算力芯片的出口命门,企图采用“精准刀法”切断对华高技术需求供应。 这种策略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精准技术管控,扼住中国科技跃升的咽喉。同时,美国企业还能通过出售低端芯片获得经济利益。 例如,英伟达H20芯片在华销售额预计超过150亿美元,AMD的MI308芯片的销售额预计达到约8亿美元,这将为美国政府带来超过20亿美元的收入。 此外,美国政府还要求英伟达和AMD将在中国市场销售收入的15%上交给美国政府,这种交换条件被认为是“前所未有”的,符合特朗普政府的一贯做法,即敦促企业采取国内投资等措施以避免关税,并为美国带来就业和收入。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购买美国低端芯片看似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一方面,低端芯片技术门槛低,价格相对便宜,能够满足一些基础的生产需求; 另一方面,在当前美国对高端芯片的严格封锁下,企业可能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购买低端芯片似乎是维持生产的无奈之举。 然而,这种选择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首先,过度依赖美国低端芯片会导致中国企业在技术上长期受制于美国。美国可以随时以“国家安全”为由收紧出口限制,让中国企业陷入被动。 例如,今年4月,美国曾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其H20芯片,导致英伟达因H20滞销面临45亿美元库存损失,并被迫计提55亿美元减值,市值一度蒸发1600亿美元。 直到7月,美国政府才批准H20芯片销往中国。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中国企业时刻面临着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其次,购买美国低端芯片会抑制中国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中国近年来在半导体产业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华为昇腾芯片的实测效率已超过英伟达H100水平,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芯片的生产上也取得了突破。 然而,如果中国企业大量购买美国低端芯片,就会减少对本土芯片的需求,削弱本土企业的研发动力和市场竞争力。长此以往,中国科技产业将难以实现自主可控,永远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面对美国的技术遏制,中国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美国的低端芯片所诱惑。正确的做法是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打破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首先,中国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未来,政府还应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支持,推动半导体全产业链的发展。 其次,中国企业应加强自主研发,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华为昇腾芯片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华为在面对美国的制裁时,没有退缩,而是加大了研发投入,成功推出了性能超过英伟达H100的昇腾芯片。 其他中国企业也应借鉴华为的经验,在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努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此外,中国企业还应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完全依赖国内供应链是不现实的,中国企业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美国的技术遏制。 例如,中国可以与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合作,在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美国政客的“低端芯片换利益”策略,看似高明,实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中国企业如果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大规模购买美国低端芯片,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美国设下的“技术陷阱”,导致中国科技产业长期受制于美国。 相反,中国企业应该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打破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美国的政客都是大聪明啊,美国财长公开说,把低端芯片卖给中国即可打压华为又可以赚钱
天天纪闻
2025-08-17 18:17:56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