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自掘坟墓#【虎头要塞:日本关东军自掘的“坟墓”】#日寇割下他的头颅

参考消息 2025-08-30 17:32:11

#日本关东军自掘坟墓# 【虎头要塞:日本关东军自掘的“坟墓”】#日寇割下他的头颅将遗体扔进松花江# 弓身前行在侵华日军虎头要塞中,低矮的隧道顶部渗出的水珠滴落在脸上,将记者的思绪拉回80年前侵华日军奴役、残害我同胞的苦难岁月……#日本人为什么不愿承认侵华历史#

“这座要塞不仅是一个地下军事工程,更是侵华日军的罪证。”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副书记于晓霞说,当年日军为了修建虎头要塞,强征大量中国劳工在非人条件下劳动,冻死、饿死、累死者不计其数。为防止泄密,日军在要塞完工后,甚至以庆功宴为名,用机枪将中国劳工集体屠杀。

史料显示,虎头要塞战时最多可容纳上万兵力和大量物资。当年,它被侵华日军吹嘘为不怕围困的“北满永久要塞”。

记者如今踏访要塞,仍能感受到它的庞大。这些幽深的地下工事内,设有宿舍、弹药库、发电站、指挥室等。在要塞浴室内,甚至残留有当年的白色瓷砖。

时光倒回80年前,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守虎头要塞的日军仍在抵抗,10余天后,顽抗日军被歼灭。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

当时的“亚洲第一巨炮”就架设在这里。为什么侵华日军要把当时亚洲最大的巨炮放置在虎头要塞?记者登上位于虎林市虎头镇的猛虎山顶,伊曼铁桥、西伯利亚铁路、萨里斯基军事区等当年苏联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一览无余。由于虎头要塞处在俄罗斯远东乌苏里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间部位,如同插入俄远东心脏部位的一个“尖枪长矛”。这正是巨炮架设在此的原因。

于晓霞说,虎头巨炮于1945年6月安装完工,同年8月9日参加作战。日军对这门巨炮寄予很大希望,不过它还未发挥太大作用,就被摧毁了。

如今,眼前的虎头巨炮遗址是一个大坑,坑内残留着一个圆形的水泥炮塔基座,一块块六七米高的混凝土残件散落四周,周围杂草丛生。

为了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亚洲第一巨炮”,当地政府在距离虎头巨炮遗址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一个仿制的巨炮模型。这一模型参照历史资料和老照片制作,较为完整地复原了巨炮当年的形状,令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企图暴露无遗。

80年过去,当地不断对这些二战遗址进行发掘、修缮,赋予其“警醒世人、昭示和平”的新使命。虎头要塞——这座日本侵略者自掘的坟墓,如今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虎头要塞主阵地——中猛虎山山顶坐落着“二战终结地纪念园”。这里曾是虎头要塞指挥部所在地,也是当年虎头要塞战斗攻坚时间最长、最惨烈,牺牲人员和消灭日军最多的地方。

记者在“二战终结地纪念园”内,沿着石阶缓步而上,反映二战期间重要历史事件的大幅背景墙及雕塑一一呈现在眼前。记录的事件主要包括“九一八”事变、台儿庄大捷、列宁格勒保卫战、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等。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但这些遗址仍向今人警示着不义战争必败、好战必亡的古训。

“我们在虎头要塞博物馆内设置了‘东北沦陷’‘抗日烽火’‘虎头要塞’‘劳工血泪’‘摧毁虎头要塞’五大版块。我们希望通过重温历史,启示当代人勿忘国殇、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自立自强。”于晓霞说。

近年来,虎头要塞博物馆积极开展研学教育,已同域内外20多家学校开展合作,累计接待489个学生团队、39000余名学生。

站在虎头要塞不远处的瞭望台上俯瞰乌苏里江流域,一面是沃野千里的黑土平原,一面是景色瑰丽的湿地森林。江风拂过人们的面庞,夕阳把乌苏里江染得火红。人们不会忘记8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血雨腥风,更会珍惜这用无数牺牲换来的和平和安宁。(文/李建平 徐凯鑫)

0 阅读:15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创刊于1931年,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