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过剩会越来越突出,南方周末报道了各地小学教师过剩后的做法。现在是小学,未来必然到初中,高中,依次出现,因为没有人了!2016年新生儿1786万,2023年仅有902万,几乎腰斩。 湖南衡山县的小学教室里,四五十张课桌还整整齐齐摆着,可新学期的学生名单却空了一大截。 2025年,当地适龄儿童比前一年减少了六分之一,直接导致四所重点小学缩减班级,90位在编老师收到转岗通知,被分流到信访局、湿地公园等21个政府单位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些老师大多是在出生人口高峰期招聘进来的,现在却成了“过剩”的代价。 其实啊,这只是冰山一角。北京大学研究显示,河北、河南等六个中部省份的小学在校生,预计到2027年减少超15%,江西和湖南分别要减少六十万和八十万学生。 人口流失严重的村镇更惨,有个乡镇小学一年级只剩2个学生,20位老师对着101个孩子,师生比低到1:5,比教育部标准高出一倍多 。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转岗还能怎么办? 最让人揪心的是临聘教师的遭遇。长沙的向雪薇在公办小学教了两年科学,带七个班的课,结果因为“保主科老师”,合同没到期就被清退。 她走的时候,学校一年级只是从6个班缩到5个班,可临聘的科学、美术老师全被裁了。像她这样的“临时工”,在全国中小学还有很多,2025年上半年,仅衡山县就清退了几十人,连基本的补偿都很少 。 你可能要问,教师过剩是不是就意味着绝对数量太多?其实不然。重庆沙坪坝区教委主任说得明白,现在是结构性缺编和空编并存——农村学校老师年龄偏大、音体美老师奇缺,而城市学校因为人口流入又缺老师。 山东临沂就有乡村小学老师被调去教高中,冯女士本来教语文,突然要当高中班主任,早上6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压力大到失眠 。她苦笑说:“现在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老师,简直成了‘香饽饽’,学校巴不得你赶紧转岗。” 更值得深思的是,教师过剩背后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闵行区两所学校合并成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初衷是优化资源,但家长们担心教学质量会下降——原本小学的骨干教师,可能被抽调去教初中、高中,低年级孩子反而没人带 。还有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后只剩一座红楼供人回忆,这种“消失”的遗憾,会不会在更多学校重演? 面对这种情况,各地也在想办法。宁夏从2011年就推行教师退出机制,6155名老师提前退休,腾出的编制留给年轻教师。 江西、浙江等地鼓励老师考多科目资格证,缓解结构性矛盾。教育部也在行动,计划新建1000所优质高中,同时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未来五年实现全覆盖。这些措施能不能奏效?还得看执行。 最让人担心的是,教师过剩可能加剧教育不公平。农村学校本来就留不住人,现在生源减少、编制核减,年轻老师更不愿意去。 有校长坦言,未来十年,农村学校可能只剩下年龄偏大的老师,数字化教学、素质教育根本搞不起来。而城市学校虽然缺老师,但因为人口流入,反而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城乡教育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其实啊,教师过剩的本质是人口结构变化的阵痛。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系统正在经历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冲击。 我们不能只盯着数字上的“过剩”,更要看到每个老师背后的人生——他们可能是刚考编上岸的年轻人,可能是教了半辈子书的老教师,突然被要求转岗、清退,那种迷茫和无助,谁能体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新生数量锐减:小学教师“过剩”之后》(南方周末2025年8月23日)、《教育部:扩优提质,让更多孩子接受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国新办新闻发布会2025年6月10日)、《山东临沂有小学老师转岗教高中》(潇湘晨报2025年8月23日)
昨天是教师节,本来应该很开心,但我们学校的退休教师在群里闹麻了,整得很多退休教师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