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25日,宋庆龄的保姆李燕娥走进厨房不久,厨师何元光如疯了一般,举

青衫栀幽音 2025-09-11 21:49:39

1961年11月25日,宋庆龄的保姆李燕娥走进厨房不久,厨师何元光如疯了一般,举刀对她一顿乱砍……幸好抢救及时,保住了命,只是全身各处都是刀伤,仅头上那一处就缝了十几针,这是有什么深仇大恨?这么下得去狠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燕娥生于1911年广东中山,自幼父母早逝,寄居于叔父的船上,靠江为生,生活颠沛流离,年仅十六岁,便被安排嫁给一位本地男子,不幸的是,这段婚姻并未带来安稳,反而让她陷入了暴力与压迫之中,丈夫性情暴戾,嗜赌成性,家中物资被挥霍殆尽,甚至对她拳脚相加,忍无可忍之下,她毅然逃离家庭,带着仅有的积蓄前往上海投奔同乡谭妈。   彼时的上海,既是繁华之地,也是命运的分岔口,谭妈曾在宋庆龄家中为佣,见义妹境况凄苦,便引荐她进入宋宅协助家务,宋庆龄审视其人生遭遇后,决定收留她担任家中杂役,那一年,李燕娥十六岁,宋庆龄四十四岁,两人年岁虽悬殊,命运却由此交缠。   李燕娥起初负责打水、扫地、洗衣等琐事,毫无怨言,她虽不识字,却勤勉忠诚、眼明手快,在宋宅中,她渐渐赢得信任,事务也日益重要,不久,家中钥匙、贵重物品、重要信件,皆由她经手,她亲自验收食材,管理账目,甚至负责拆阅来信,确保主人的人身安全,一次,她察觉一封信中夹藏子弹,冷静处理后才上交宋庆龄,这一举动令后者对她刮目相看。   在那个风云诡谲的年代,宋庆龄的政治立场常引来特务窥伺,李燕娥由一名保姆,逐渐成为值得信赖的“守门人”,国民党方面曾多次试图从她处突破:女特务假扮买菜邻人,男特务装作司机接近搭讪,李燕娥眼光警觉,从未落入圈套,面对金钱诱惑与感情陷阱,她始终冷静应对,将所有情况如实通报。   宋庆龄赞其为“不带枪的警卫员”,这不仅是信任的象征,更是对她多年忠诚与勇气的褒奖,在抗战期间,宋庆龄住宅曾遭日机轰炸,李燕娥冒死冲入火场,将其护送至防空洞,二人安然无恙,她不仅是生活上的照料者,更是风雨中的守护者。   1961年,一场血案让李燕娥的名字登上了上海公安内部的报告,宋家厨师何元光因偷拿食材、粮票被揭发,怀恨在心,突于清晨持刀行凶,李燕娥被砍击至头部重伤,昏迷倒地,伤口深可见骨,缝合十余针方才保住性命,管理员、警卫合力制止,才将凶手制服。   彼时宋庆龄正在北京,原本不欲打扰她的公务,但她连日未收到李燕娥的来信,心中不安,得知真相后,她即刻乘首班飞机返回上海,见到躺在病榻上的李燕娥,泪如雨下,这位久经政坛风浪的女性,在好友伤重之际,情绪几近崩溃,那天起,她不再称李燕娥为“李妈”,而是“李姐”,一字之差,道尽情深。   此后,两人情谊愈发深厚,宋庆龄常于节日寄送上海风味食品,嘱托他人为李燕娥庆生,甚至特定购买母鸡、时令水果,悉心安排,李燕娥亦将宋庆龄的照片置于床头,每夜凝望,两人虽一在北京,一在上海,却情感未曾减淡,生活中,她是贴身管家;精神上,她是坚定依靠。   1980年春,李燕娥确诊癌症晚期,宋庆龄不惜人力物力,安排专车接其至北京,住入条件最好的医院,延请专家每日诊治,她每日前往病房探望,亲自安排饮食,坚持为她准备家乡口味的炖鸡汤与蚕豆,只因她曾说过“想吃点上海的味道”,病情虽一日不如一日,李燕娥始终保持沉默,唯独在弥留之际,轻声嘱咐宋庆龄:“我走了以后,你要照顾好自己,”   1981年2月5日,李燕娥辞世,终年七十岁,宋庆龄强忍悲痛,亲自操办后事,按照早年约定,她将李燕娥骨灰安葬于父母墓园西侧,墓碑由她亲自订立,字迹工整庄重,仅百余日之后,宋庆龄亦因病离世,依遗愿安葬于李燕娥墓东侧,两人比邻长眠。   墓园中,两块墓碑一模一样,不分尊卑,无有高低,知情者无不动容,称这一幕为“忠诚与情义的纪念”,宋庆龄身为国家领导人,原可与孙中山合葬黄花岗,但她选择与一名保姆同眠,足见情分深重。   信息来源:光明网——宋庆龄在最后的日子里;澎湃新闻——宋庆龄的保姆李燕娥:她出身寒微,却成为一代女杰的终生挚友

0 阅读:130
青衫栀幽音

青衫栀幽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