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对中国“掀桌子”,半天时间都不到,美国马上就露怯了 半天时间里,特朗普政府上演了一出“先掀桌子再认怂”的戏码。 11月1日刚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声势浩大地摆出一副要“斗到底”的架势,结果还没等全球市场反应过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就在电视上踩了急刹车,话锋一转,表示美国无意打贸易战,只是形势需要。 不到十二个小时,气氛就从“刀光剑影”转成了“温情脉脉”,这剧情反转得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一连串操作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在贸易策略上的虚张声势和进退两难。 特朗普这波操作,看似要大干一场,实则是老把戏重演。100%的关税喊出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单纯为了打贸易战,更像是为后续谈判加码,给自己手里多攒点筹码。 回头看看去年,关税一度吹到145%,结果没几天又降回30%。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套路,玩得花样不少,但用多了就不灵了。 毕竟,老百姓不是傻子,资本市场也不吃这一套。动不动就把对方推到谈判桌边缘,嘴上说得热闹,背后还是想让中方让步,给他捞个“大交易”当政绩。 可惜,这种“又打又拉”的路子,搞得大家都心里没底。嘴上夸元首关系好,手底下实体清单、港口费、小动作一个都不少,搞得合作气氛全毁了,谈判桌上哪里还有什么互信可言。 反观中国这边,面对美国突如其来的加税,丝毫没有乱了阵脚。中方的反击一点不拖泥带水,而且招招打到点子上。 先是国庆后甩出一份稀土产品和技术出口管控公告,直接卡住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脖子。稀土可不是普通货色,在全球供应链里,那就是“关键先生”。 紧接着,不可靠实体清单上多了14家外国公司,彰显出对等反制的原则。对涉美船舶加征港口费,再加上对高通等巨头的反垄断调查,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打得美国有点懵。 尤其是在APEC峰会前夕,时间点卡得精准,既展示了中国的底气,也让美方看清了,想靠威胁换筹码,没门。 特朗普在电视上还没消化完中国的反制,美国贸易代表那边就着急出来“降温”。明明中方已经实打实地出招了,格里尔还说“除非形势需要,否则不打贸易战”。 说白了,这就是虚了。前段时间,美国媒体还用“TACO”这个梗嘲讽特朗普,说他每次都虚张声势,最后总是退缩。 这次又是照旧,先摆出一副铁面无私的样子,等中方动真格了,马上就软了。特朗普政府这点小九九,大家早就看穿了。 加税要是真落地,美国老百姓日用品价格立马飞涨,通胀压力一来,谁还敢真刀真枪硬杠下去? 要是又退缩,自己的政治脸面哪还搁得住,选民也不会买账。格里尔的言辞,正是这种进退维谷的真实写照。 这一切说到底,还是特朗普政府的贸易策略出了根本性问题。表面上看起来雷厉风行,实则漏洞百出。中国这边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谁也不是吓大的,反制手段早已备好,不惧任何形式的威胁。 稀土、清单、反垄断,这些工具用得游刃有余,而且每一招都是精准打击。 美国本想用关税威慑中国,没想到中国的反击手段更灵活、也更致命。特朗普刚“掀桌子”,还没等桌布落地,美国就露出底牌,只能靠嘴皮子来给自己找台阶下。 说白了,贸易霸凌这条路,走不通。中国不是吃软怕硬的角色,也没兴趣陪美国玩虚张声势的游戏。中美博弈已经进入深水区,靠喊口号、玩极限施压,是换不来真正的合作的。 中国这轮操作给全世界上了一课:真正的实力,不是靠威胁堆出来的,而是靠战略定力和精准反击撑起来的。 美方如果还想在贸易上占便宜,不如收起那些小算盘,拿出点真正的诚意来谈。终归一句话,贸易这事,得讲道理,靠掀桌子只会让自己更尴尬。 参考资料:美贸易代表放话:必要时对华打贸易战,第一波失败后哪来的底气? 2025-10-11 10:54·科技生活快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