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让中国妥协,37万亿美债填不上,特朗普决定“弄死”大债主!他在关税战里看似拿下日本、韩国、欧盟,还牵头俄乌和谈,可美债这颗雷却要炸了。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没多久,就推行了“对等关税”政策,矛头直指中国、欧洲等国家或地区,相比于如今内部分歧明显的欧盟,中国的态度一贯保持明确,并有条不紊的对美国实施了反制,眼瞅着36万亿美债填不上,特朗普便决定,不如“弄死”大债主吧! 2025 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突破 37 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全年 GDP 的 130% 还多,每天光付利息就得花掉近 20 亿美元。 美债的 “接盘侠” 越来越少,之前中国、日本这些大债主一直在减持,中国持有的美债从巅峰时的 1.3 万亿美元降到了 8000 多亿,日本也从 1.2 万亿降到了 9000 亿左右。没了大债主接盘,美国只能靠美联储 “印钱买债”,可这又会推高通胀,形成 “借新债还旧债” 的恶性循环。 特朗普之前想让中国增持美债帮美国 “解套”,可中国一直没松口,反而在加大黄金和非美元资产的配置,这让特朗普觉得 “没面子”,也让美债的压力越来越大。 特朗普所谓 “弄死” 大债主,可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有实际动作。最明显的就是在贸易和投资上给持有美债较多的国家 “穿小鞋”,对中国更直接,不仅没取消之前加征的关税,还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搞新的出口限制,想逼中国在美债问题上让步。 甚至有美国政客提议 “冻结部分国家持有的美债”,虽然特朗普没公开支持,但这种声音能出来,就说明他们已经在打 “赖账” 的歪主意了。不过这招风险极大,要是真敢动大债主的美债,其他国家肯定会恐慌性抛售,美债市场直接就崩了,特朗普也不敢真把事做绝,只能在边缘试探。 对日本,特朗普逼着日本签订了新的贸易协定,日本承诺每年多进口 100 亿美元的美国牛肉和玉米,还降低了美国汽车的进口关税,可日本也没吃亏,换来了美国对日本半导体材料的出口放宽,相当于 “互相让步”。 对韩国,特朗普以 “撤军” 为要挟,让韩国提高了美军驻韩费用的分摊比例,还让韩国车企承诺不在美国建厂时裁员,可韩国也拿到了美国对韩国电池企业的补贴资格,不算完全被动。 对欧盟,特朗普威胁加征汽车关税,逼欧盟多买美国液化天然气,欧盟最后妥协了,可也要求美国取消对欧盟钢铝产品的关税,双方算是 “各退一步”。说白了,这些 “拿下” 都是有代价的,美国没占到多少便宜,反而让盟友心里不舒服,后续合作的隐患不少。 特朗普牵头俄乌和谈,更是想 “一石二鸟”,既想靠推动和平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为大选加分,又想让欧洲国家把更多精力放在买美国能源上,间接帮美国缓解美债压力。 2025 年上半年,特朗普多次撮合俄乌代表在美国会面,还承诺给乌克兰提供 100 亿美元的 “重建援助”,条件是乌克兰要优先采购美国的建筑设备和农产品;对俄罗斯,特朗普则暗示可以放宽部分能源制裁,让俄罗斯多向欧洲出口石油,而欧洲买石油的美元,又可能流回美国买美债。 可俄乌双方都有自己的底线,乌克兰不想放弃东部领土,俄罗斯也不想撤销对乌的军事行动,谈了好几次都没实质性进展,特朗普的 “和平努力” 基本成了 “走过场”,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美债也没因此多吸引到多少买家。 现在美债的 “雷” 已经越来越明显了。2025 年 10 月,美国财政部发行的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了 5.5%,创下近 20 年新高,这意味着美国借钱的成本越来越高,未来还利息的压力更大。 更危险的是,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开始用本币结算贸易,减少美元使用,人民币和本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超过了 30%,这会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让美债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要是这种趋势持续,美国想靠发新债还旧债就越来越难,37 万亿的窟窿迟早会爆。 特朗普也不是没意识到问题,最近一直在推动 “削减政府开支”,想减少美债的新增规模,比如提议削减医保和社保的补贴,还想砍掉一些国际援助项目,可这些提议在国会遭到了民主党和部分共和党议员的反对,认为会伤害普通民众的利益,很难通过。 特朗普还想让美联储降息,降低借钱成本,可美联储担心通胀反弹,一直没松口,双方还闹了不少矛盾。种种迹象来看,特朗普解决美债问题的办法不多,只能靠 “拆东墙补西墙” 暂时撑着。 要是 11 月的国债拍卖没人买,美国可能就得被迫提高收益率,进一步推高借钱成本,形成恶性循环;要是中国、日本这些大债主继续减持,美债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特朗普想 “弄死” 大债主的心思,其实是没辙的表现,真要这么做,只会加速美债崩盘。 美国的激进暴露了转型之痛,中国的坚韧则定义了新时代博弈规,历史终将证明,在风暴中站稳脚跟的,从不是靠蛮力,而是靠远见。 信源: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数据_美国财政部官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