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到半天,特朗普一觉醒来,一切又反转了?本来不打算跟中方在11月韩国举办的APEC会议上见面了,今天,特朗普又改口了,跟媒体说“没有取消”会晤。另外,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今天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除非到了必要时刻,否则不会跟中国打贸易战”,这剧情实在反转得太快。 前一天深夜,他还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语气强硬,说什么“中方不尊重美国”,暗示要取消会面。 结果才几个小时,白宫就出来缓和,说总统的意思是“继续谈”,还希望双方能达成协议。这种变脸速度,连他自己团队的人都没反应过来。 表面上看是特朗普想在谈判前摆个姿态,先吓唬一下,再给个台阶下。可这次的反应有点不一样。 他刚放完话,美国股市就崩了,道琼斯指数直接掉了一千多点,科技股领跌。市场很清楚,中美要是真谈崩,最先遭殃的就是企业利润和全球供应链。 更关键的是,中方这次没像以前那样立刻回应或安抚。反而有消息传出,中国可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这可是美国的软肋。 F-35战斗机、航母、导弹系统,甚至电动车和手机,都离不开中国精炼的稀土。美国自己开矿可以,但加工能力几乎为零,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方案。 特朗普的智囊团不是不知道这一步棋的后果。可他还是习惯性地先喊狠话,以为能吓住对方。 没想到这次中方没接招,而是直接亮出了底牌。等他意识到市场和军工产业的反应时,已经骑虎难下了。 韩国现在更尴尬。原本想借APEC峰会拉中美日坐下来谈,提升自己的区域影响力。 结果特朗普说可能不来峰会,只来韩国见中方领导人,把韩国当成个会客厅。这下不仅峰会的分量被削弱,韩国的外交主动权也彻底没了。 中方的态度一直很稳。APEC是多边平台,重要的是会议成果,不是哪两个人见不见面。你来,我奉陪;你不来,我也不会追着谈。这种不卑不亢的立场,反而让美方更被动。 美国国内也不太平。政府面临停摆,两党在预算上吵得不可开交。这时候再搞一场大规模贸易战,只会让通胀更严重,老百姓日子更难。加关税最后都是消费者买单,这账谁都算得清。 特朗普的“威胁—退让”套路用了好几年,早就被看透了。他需要制造危机感来抬高谈判筹码,但这次碰上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 中方不慌不忙,用供应链的实际影响力说话,反而让美方先乱了阵脚。 说到底,美国想靠单边施压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全球产业链深度捆绑,动一发就会牵全身。你以为是在打一场贸易战,其实是在跟整个市场规律对抗。 这次不到一天的反转,不是特朗普突然想通了,而是现实逼得他必须回头。股市跌得狠,军工企业急,科技公司慌,没人愿意为一场没必要的对抗买单。 未来几天,美方估计还会放出些强硬话,但大概率不会再有实质动作。真正的谈判,往往发生在没人说话的时候。 而这一次,主动权显然不在华盛顿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