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德国外长以日程安排为由,取消了始于26日的首次正式访华行程,另择日期。 德国外

德国外长以日程安排为由,取消了始于26日的首次正式访华行程,另择日期。 德国外交部声称,德国外长之所以取消访华,是因为中方仅能确认举行外长会晤。 德媒形容称,中方“没人想见他”。 柏林外交部大楼发布的简短声明,让一场筹备近两个月的外交行程戛然而止。当地时间 10 月 24 日,德国官方宣布,外长瓦德富尔原定 26 日的首次正式访华行程取消,理由是 “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德媒随之传出 “中方没人想见他” 的说法,让这场未启程的访问成为国际外交圈的焦点。 这场访问原本承载着中德务实合作的期待。瓦德富尔上任后,德国总理默茨已明确计划年底访华,此次外长先行被视作重要铺垫。随行名单中包含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半导体企业代表,核心议题锁定稀土供应与出口管制。 德国 90% 以上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大众、宝马等车企的新能源转型亟需稳定供应链,而中德 2025 年前八个月贸易额仍保持高位,务实合作需求迫切。 行程取消的伏笔,或许藏在访华前夕的言论中。瓦德富尔此前谈及台海问题时,虽声称坚持一中政策,却提出 “自行决定具体实施方式”,且未明确反对 “台独”。这一表态触碰了中方核心利益底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随即回应,强调一中原则没有 “自定义” 的空间,双方分歧可通过坦诚沟通化解,但核心利益不容模糊。 稀土议题的沟通背景同样值得关注。中方此前已为欧盟企业开通稀土出口 “快捷通道”,2025 年上半年超六成欧盟申请企业通过该渠道获得许可,巴伐利亚州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已顺利拿到进口审批。 但欧盟近期召开特别峰会,法国提议启动《反胁迫工具法案》,德国对此表示支持,与中方 “合规即畅通” 的立场形成反差,也让原本的沟通基础出现波动。 德国企业界对行程取消的反应透着担忧。汽车行业首当其冲,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多次发声反对 “脱钩”,认为中国市场对行业营收贡献关键。 2025 年三季度,德国对华汽车出口同比增长 4.1%,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 35%,企业原本期待借此次访问推进充电设施合作与市场准入协商。行程搁置后,部分企业已启动应急沟通方案,却难以替代官方层面的协调效率。 德媒的解读与外交实际存在差异。中方从未否认会谈意愿,外交部回应中明确提及 “通过坦诚沟通增进了解互信”。事实上,中德在气候合作、智能制造等领域仍有活跃互动,2025 年 9 月双方刚完成新能源技术交流项目,15 家德国企业与中国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这种合作惯性,让 “没人想见” 的说法缺乏事实支撑。 瓦德富尔的外交风格也成为讨论焦点。德国《焦点》周刊评论指出,其延续了前任的 “说教模式”,而更理性的选择应是平等对话。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机械、化工等德国优势产业对中国市场依存度显著,这种经济联系决定了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瓦德富尔行程的变动,再次印证核心利益红线不可触碰,也让各方更清晰认识到平等对话的价值。德国企业界的期待,正是中德合作韧性的缩影,只要回归相互尊重的轨道,这场推迟的访问终将转化为推进合作的契机。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