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俄油崩到36美元!印度怂了中国抄底,普京开始反击,中亚趁机掀桌 近期国际原油市

俄油崩到36美元!印度怂了中国抄底,普京开始反击,中亚趁机掀桌 近期国际原油市场上演了一场多方博弈的大戏,俄罗斯原油价格一度跌至36美元/桶的低位,原本活跃的印度买家选择退缩,中国则果断出手抄底,俄罗斯总统普京迅速推出反击措施,而中亚国家也趁机调整策略抢占市场份额,这场围绕能源的较量正在重塑欧亚地区的能源贸易格局。 此前一直积极采购俄油的印度,这次却放慢了脚步。 核心原因是双重压力的叠加,一方面俄罗斯提供的原油折扣逐渐收窄,另一方面美国的政治压力不断升级。 特朗普政府不仅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总税率推高至50%,还直言不讳表示这是对印度购买俄油的惩罚。 面对这样的施压,印度国营炼油企业不得不收缩采购规模,其对俄罗斯海运石油的进口量从平均每天118万桶骤降至不到40万桶,一度甚至暂停了部分采购计划。 虽然之后俄罗斯扩大折扣后,印度部分炼油企业恢复了少量采购,但整体采购力度已大不如前,在美俄之间的平衡木上走得格外谨慎。 就在印度犹豫之际,中国炼油企业抓住了难得的机会。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本身就对稳定的能源供应有强烈需求,而俄油的大幅折扣更让这次抄底极具吸引力。 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相比中东原油每桶便宜2至3美元,10月交货的期货报价甚至比布伦特原油低1.5美元/桶。 中国国有和独立炼油厂果断出手,一口气锁定了15批俄罗斯原油,总计超过千万桶,用于10月和11月交付,每批规模在70万至100万桶之间。 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乌拉尔原油达到每天7.5万桶,几乎是今年平均水平的两倍,俄罗斯也已连续6个月稳居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地位,9月单月进口量就达到828.7万吨。 这种采购既符合市场规律,也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 面对油价暴跌和部分买家退缩的局面,普京政府没有坐以待毙,一系列反击措施迅速落地。 首先是加固与中国的合作,在贸易结算上进一步去美元化,目前美元和欧元在中俄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已低到可忽略不计的水平,让能源贸易不再受西方货币体系限制。 同时,俄罗斯积极协调“欧佩克+”盟友调整产量,通过供需平衡稳定油价。针对印度等国,俄罗斯还推出了直接国家交易、绕过美元体系的特别安排,并用人民币结算石油款项,解决了此前卢比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牢牢掌握贸易主动权。 这些措施有效对冲了西方制裁的影响,为俄油出口提供了稳定支撑。 中亚国家也借着这场市场变动趁机“掀桌”。作为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一直是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看到俄油价格暴跌、部分客户寻找替代货源,哈萨克斯坦果断调整策略,不再局限于“欧佩克+”的减产计划,转而跟随沙特等国增加产量抢占市场。 中亚各国还在加速推进能源产业升级,哈萨克斯坦计划投入巨资提升石油日产量,乌兹别克斯坦引入国际能源公司开发天然气资源,土库曼斯坦则推进天然气出口多元化项目。 同时,中亚国家加快电网现代化和跨境电力互联建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试图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这场多方参与的能源博弈,本质上是市场规律与地缘政治的交织作用。中国的抄底是基于能源安全和市场性价比的务实选择,俄罗斯的反击是维护自身能源利益的必然举措,印度的犹豫反映了地缘政治夹缝中的两难,中亚的行动则是抓住机遇提升地区影响力的战略布局。 随着各方策略的不断调整,全球能源贸易的流向和规则正在被重新定义,而这场围绕俄油的较量,也将持续影响未来欧亚地区的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