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锅找到了!印度部分专家与媒体认为,造成坠机的责任方是主要是美国的发动机。还有少部

锅找到了!印度部分专家与媒体认为,造成坠机的责任方是主要是美国的发动机。还有少部分的认为是中国螺丝,以色列雷达,俄罗斯机身,英国的弹射座椅,法国的系统…… 2025年11月20日的印度航展上,自家引以为傲的光辉战机刚起飞就一头栽了下来,飞行员倒是靠弹射座椅逃了出来,可事故后的甩锅大戏比坠机本身还热闹。 先是几位印度航空专家在电视节目里拍着桌子说,肯定是美国通用电气的F404发动机出了毛病,不然好好的战机不会突然失控。 这话刚说完,又有媒体跳出来补刀,说可能是以色列的雷达干扰了飞控,还有人扯到英国的弹射座椅反应慢,连法国的燃油系统都被拉出来背锅。 最离谱的是有个不知名的博主,翻出战机上一颗不起眼的螺丝,说这螺丝是中国产的,说不定就是它松了才导致事故,这话居然还有不少人信,评论区里吵得一塌糊涂。 大家不妨琢磨琢磨,一款战机上的零件来自五六个国家,出了问题不先查自己的组装和维护,反倒把所有国家都骂一遍,这操作也太新鲜了。就像你买了一堆名牌零件自己组装家具,散架了不怪自己手艺差,反倒怪木板太硬、螺丝太细,哪有这样的道理? 其实这光辉战机压根不是什么纯国产,2025年11月22日中华网军事频道报道说得明明白白,它就是个“全球零件拼盘”,发动机是美国的,雷达要么是以色列的要么是法国的,弹射座椅是英国造的,连燃油系统都用着多国标准接口,印度自己做的也就是把这些零件拼到一起。 拼零件看着简单,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不同国家的零件设计标准不一样,兼容性本来就差,再加上印度本土工业在材料、软件、飞控这些关键地方能力不行,根本没法把这些零件真正集成好。就像用苹果的屏幕、华为的电池、小米的主板攒一部手机,能开机都算运气好,更别说稳定用了。 这种“组装式国产”的毛病早有体现,光辉战机从2016年服役到现在,光公开报道的故障就有二十多次,2020年一次训练中突然熄火,2023年一次降落时起落架断裂,每次事后调查都没说清到底是零件问题还是组装问题,最后都不了了之。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之前的坠机事故也爱甩锅。2019年一架米格-21坠毁,当时就有专家说是俄罗斯机身老化,结果后来查出来是印度地勤维护时把零件装反了。2022年一架幻影2000出事,又说是法国的航电系统故障,最后发现是印度自己升级软件时出了漏洞。 不是说外国零件就一定没问题,可每次都先把锅甩出去,从来不想想自己的问题,这就说不过去了。美国的F404发动机装在其他国家的战机上,故障率一直很低;以色列的雷达也是经过实战检验的,怎么到了印度就频繁出问题? 有业内人士偷偷透露,印度的战机维护更是一言难尽。地勤人员培训不到位,有时候连零件型号都认不全,保养时全凭感觉上油,螺丝拧多紧全看心情。之前就有报道说,有架战机因为地勤忘加冷却液导致发动机报废,最后居然报成了“发动机质量缺陷”。 咱们普通人也能理解想搞自主研发的心情,可自主研发不是靠嘴说的,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先把基础工业搞扎实,再慢慢攻克核心技术,这才是正路。非要打着重工业的旗号搞组装,出了问题还不承认,反倒怪零件不好,这哪是搞工业的态度? 再说了,就算真是外国零件的问题,也得拿出证据吧?每次事故后既不邀请零件生产国一起调查,也不公布详细的故障数据,光靠专家在电视上喊口号,谁会信呢?美国通用电气早就发声明说愿意提供技术支持查明原因,结果印度理都不理,这态度难免让人怀疑是心里有鬼。 现在国际上搞装备研发,互相用零件很常见,中国的C919大飞机也用了不少外国零件,可人家是把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飞控、航电这些关键系统都是自主研发的,就算用外国零件也能做到兼容稳定。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创新”,不是靠拼零件撑场面。 印度要是真想把重工业搞起来,与其每次出事后骂天骂地甩锅别人,不如沉下心来补补自己的短板。把组装的功夫花在研发上,把甩锅的精力用在培训上,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能造出真正的国产战机。要是一直抱着“我没错都是别人的错”的心态,就算拼再多名牌零件,也造不出靠谱的装备。 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就像学走路一样,得自己摔几次跤才能站稳,怕疼怕犯错永远学不会。 承认自己的不足不丢人,不敢面对问题才真的丢人。希望印度这次能好好查查事故原因,不管是零件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都给大家一个明白话,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信息来源: 中华网——2025-11-23 光辉在迪拜坠机印媒为何称美负全责 国际政治博弈下的甩锅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