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石破茂最新发声:没有与中国的关系,日本还能成立吗?   日本政坛如今的画风,说好

石破茂最新发声:没有与中国的关系,日本还能成立吗?   日本政坛如今的画风,说好听点是分歧严重,说难听点就是有人在拿国家前途赌气。   整个局面像极了一辆刹车失灵的老车,高市早苗这类硬派政客死死踩着油门,方向直指对华强硬的悬崖,而石破茂这位自民党大佬,攥着刹车杆急得嗓子冒烟,却总被一群激进派挤到副驾上靠边站。   作为在自民党摸爬滚打几十年、当过防卫相的资深政客,石破茂比谁都清楚日本的家底有多薄。26日的党内座谈会上,他终于没再藏着掖着,当着几十名议员和媒体的面拍了桌子:没有与中国的关系,日本还能存在吗?   这话听着有点狠,但戳的全是日本的痛处。要知道现在的日本经济,早就是“离了中国转不动”的状态。刚出炉的三季度GDP数据显示,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0.4%,六个季度来第一次掉回负增长。   罪魁祸首就是出口低迷和内需疲软,而这两件事,偏偏都和中国绑得死死的。日本内阁府刚发布的三季度经济报告,白纸黑字写着实际GDP环比下降0.4%,这是六个季度来首次跌回负增长,连央行行长都承认“复苏动力正在减弱”。   深究下去,拖累经济的两大元凶——出口低迷和内需疲软,全和中国绑得死死的。高市早苗们天天喊“减少对华依赖”,可日本的产业结构早把“中国元素”刻进了骨子里。   作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就有3083亿美元,中国既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又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光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就占到日本进口总额的1562.5亿美元。   换句话说,日本工厂里的不少原材料要从中国来,造好的东西又得卖到中国去,这条产业链断了,日本经济就得掉块肉。日本贸易统计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稳稳站在3083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对日本企业来说,中国不只是个“市场”,更是“饭碗”——日本对华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占其出口总额的12%,半导体材料占比更是高达23%,这些都是丰田、索尼等巨头的核心营收来源。   而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又支撑着日本中小企业的生产链,光2024年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就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3.5%,达1562.5亿美元。   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高市早苗们或许懂,只是为了选票故意装糊涂。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汽车业,这可是他们的经济支柱。   可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看得人揪心,日产汽车中国区销量同比下滑25.88%,东风日产更是跌了28.72%,三个月累计销量才刚过12万。   要知道以前中国市场可是日系车的“基本盘”,现在销量掉得这么厉害,车企老板们早就坐不住了。这还没算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压力,要是真把中国市场逼到对立面,日本汽车业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更要命的是,汽车业一凉,上下游的零部件厂、模具厂也跟着遭殃,爱知县就有三家零部件企业因为订单锐减倒闭,几百名工人失业后举着牌子在县政府门口抗议,喊着“要和中国做生意”。   更别说靠中国游客撑着的观光业了。2024年去日本的中国游客,消费总额直接排到各国第一,那些药妆店、电器行、免税店,以前一到旺季全是说中文的游客。   现在虽然慢慢恢复,但要是中日关系再紧张,这些生意又得凉。日本家庭本来就因为物价涨得快,手里的钱不敢乱花,私人消费增速从0.4%滑到0.1%,要是连观光业这块收入都没了,内需只会更疲软。比汽车业更慌的是日本农业和观光业。   日本的高端大米“越光米”,每年有40%要卖到中国,现在因为核污染水排海的争议,中国海关加强了检测,通关时间从3天拖到10天,不少米商眼睁睁看着大米在港口发霉。   神户的和牛养殖户更惨,以前一头和牛卖到中国能赚20万日元,现在订单直接少了六成,有的养殖户只能把小牛提前出栏,亏得血本无归。   观光业更是“靠中国游客吃饭”,2024年去日本的中国游客虽然恢复到疫情前的七成,但消费力一点没减,人均花掉8万日元,占外国游客消费总额的58%。   京都的老字号温泉旅馆老板说,旺季时店里80%是中国客人,要是中日关系再紧张,今年冬天就得裁员。   可高市早苗们好像看不见这些,还在喊着“要让中国撤除专属经济区浮标”,甚至放话当选首相就去参拜靖国神社,完全不管这些话会给日本产业带来多大冲击。   现在日本企业界已经开始着急,经团联会长天天往自民党跑,就怕政客们真把中日关系搞僵,到时候全日本的饭碗都得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