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在思考上懒惰,主要是因为思考很难,它的难在于思考本身是辩证的,只要一思考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要处理,这些问题是棘手的,感到无能为力的。比如一个从事铁人三项工作的低收入者,他思考的第一个点就是如何赚更多的钱,做一些更高级的工作,结论就是需要有更多的知识,能力,技术,但这些是他没有的,且历史的事实是他正是做不来这些才做当前的工作的。这就陷入了一种矛盾,一思考就怀疑人生,还是不思考得好。觉得自己忙了一天累了,玩玩游戏,刷刷短视频轻松一下睡觉,就这么一直重复。用一些浅表信息处理的娱乐,代替深度信息处理的思考。一个人想要真正改变第一件事就是开始思考,思考的首要任务是否定当前的状态,无论是生活,工作,技术,知识。不进行否定是没有改变的动力的,如何打破当前的局面?这种对自我的否定是很难的,很少有人有勇气一直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大多数人找到一个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点就停在那里不动了。懒惰是人的天性,这源于进化过程中节约能量,而思考是极度消耗能量的事,它消耗的不是热能,而是心能,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但这种东西是人体最高级的消耗,大脑需要这些东西来维持深度思考的运转,就像大模型要进行深度学习一样,耗费大量能源。否定当前状态只是思考的第一步,进而需要寻找解决方案,这时将面临一系列如复杂数学方程一样的难题。思考需要我们审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大的目标,再将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的可积累完成的任务,以及克服天性中带来的各种弱点,坚定地执行思考的输出,去完成任务。这个过程需要强大的心力支持。在人的潜意识中,不愿意进行消耗,更喜欢保持一种伪待机状态(做简单的信息反应,逃避真正的思考)。问题是,这在智人时代可以理解,但当今是智能时代,人对基础能源的供给已经接近无限了,再这样让200万年前的天性来控制,则说不过去了。经常不思考的人习惯了不思考,他们需要用浅娱乐来代偿奖励,思考肌退化了,每当思考一次就是他们挫败的开始,产生了一种严重的负反馈,不思考还好,一思考就做错。经常思考的人正好相反,有强大的思考肌,正如一个运动员一样,他们能在高强度的思维锻炼中得到大脑奖励,形成一个高效的分析,思考,决策,执行的正反馈循环。即使不落地到执行层面,纯粹的抽象思考也能获得奖励。人生的差别并非单纯学习能力的差距,主要性格的差距,逃避型人格,软弱和懒惰,用各种假话和借口编织了一个强硬的外壳,最终人生的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分别。他们甚至会主动攻击启发他们思考或指出他们问题的人,因为这使他们感到焦虑和威胁。思考是人与动物的最基本区别,如果停止了思考,将失去人性。停止思考,是被欺骗和奴役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