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单兵水下攻击系统:日军如何躲在海底,用竹竿绑炸药“捅”美国军舰? 说起二战末期的日本海军,那真是走投无路了。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步步紧逼,日本舰队早被打散架,剩下的飞机和船只也多半趴窝。1945年初,日本本土周边海域全被美军B-29轰炸机扔下的磁性水雷堵得死死的,航道封锁得像铁桶一样。日军扫雷船不够用,就琢磨着人工上阵。海军部下令搞一套单人潜水装备,能让人水下待久点,拆那些水雷。没想到,这套东西后来直接改道,成了针对美军登陆舰的拼命玩意儿。 这套装备叫“伏龙”单兵水下攻击系统,英文里头译成Fukuryu,意思是“伏龙”,听着挺诗意,其实就是一套自杀式水下攻击工具。开发时间短得惊人,从1945年2月提需求,到3月就搞出原型。起初设计是排雷用的,潜水员戴着简易呼吸器,下到5到7米深的水里,拆雷头。日军工业那时已经瘫痪一半,材料短缺,技术也跟不上,只能用橡胶和帆布拼凑潜水服,背上压缩氧气瓶,胸口挂个盒子装氢氧化钠吸二氧化碳。总重58公斤,还得腰间绑9公斤铅块压底,免得浮起来。 战局急转直下,美军海军直扑日本近海,水雷威胁小了,登陆舰艇成了头号敌人。日军高层一看,干脆把排雷装备升级成进攻武器。4月提出海底自杀战术,5月底正式命名“伏龙”,组起特攻队。作战思路简单粗暴:潜水员蹲海底,等美军登陆艇过来,握着5米长竹竿,竿头绑15公斤炸药的五式水雷,机械引信一碰就爆。戳中船底,炸个窟窿,一人换一舰,算盘打得响。可这竹竿是现成货,五式水雷却卡壳了,计划一万枚,到投降只造出400枚假货练手。 部队来源是海军飞行预科生,那些十八九岁的学生,本来练飞机起降,现在转行学潜水。计划招6000人,分成小队:6人一组,5组一排,5排加维修排一连,3连一营,大概650人。布防时三排人交错,排间50米,人间60米,每片滩头20米一个,密得像钉子钉海底。最初想建海底混凝土堡垒藏人,躲爆炸,还存雷,可战事紧,经费少,堡垒一个没盖成。供氧也闹笑话,先是母船拉管子喂氧,美军一炮轰船,全队憋死。后来改背氧瓶,可工业烂摊子,潜水服漏水,氢氧化钠遇海水发热变碱液,吸一口肺就烧烂。训练中死几十人,二氧化碳中毒、装备爆裂,啥都有。 这套系统听着玄乎,其实漏洞百出。美军登陆艇吃水浅,速度快,10节以上,海底暗流一冲,人就歪了。戳不准,还得防美军深水炸弹和炮火清场。日军自己也知道风险大,但高层不管,硬推。横须贺、佐世保那些基地,学生们背着装备下水练,事故一堆。6月土浦基地被B-29炸,训练中的281人没了半拉,还没出海就减员。7月18日,军令部发[机密第525号]令,急令整备开赴前线,可装备不全,水雷没影,竹竿倒是管够。 “伏龙”不是孤例,日本那时自杀武器满天飞。神风特攻队飞机撞舰,回天鱼雷人操潜艇,震洋快艇冲滩,全是“一人一舰”换命。伏龙更绝,单兵水下,隐蔽性强,但实战零蛋。历史上,它只在帕劳群岛试过两次水。1945年1月8日,潜水员袭美军登陆艇LCI(G)-404,戳中但没沉船,人全挂。2月10日,又试测量船USS Hydrographer,夜袭失败,美军守船手用机枪扫,啥也没捞着。美军记录里,这是日本蛙人用竹竿雷的早期尝试,效果一般。 为啥日军非得这么干?根子在本土决战计划“决号作战”。美军Operation Downfall分两步,先11月登陆九州,后春攻本州。日本大本营喊“一亿玉碎”,全民上阵,150万陆军新编,武器短缺,步枪只够50%,机枪23%。海军剩点家底,全押特攻。伏龙是内层防御,外头是水雷和岸炮,潜水员蹲浅滩,夜里冒头戳船。计划完美,现实残酷。工业透支,潜水服气密差,氧瓶阀门松,训练死人多。美军情报早摸清,潜艇和飞机巡逻,雷达一扫,母船管子就暴露。 投降前,生产1000多套潜水服,订单8000套,水雷400假的。训练1200人,死于事故的不少。8月6日广岛原子弹,9日长崎,15日广播投降。伏龙队正排队检查竹竿,命令一下,全停。那些预科生脱装备,堆仓库烧掉。山中峰太郎大佐扔刀海里,有马正文早1944年特攻死。装备被美军收走,竹竿碎片进博物馆。靖国神社展几件遗物,弯竿、裂面罩,标签写“伏龙”。 这事儿搁今天看,荒唐透顶。日本军国主义那股子疯劲,逼出一堆奇葩发明。伏龙没上战场,算那些学生走运,不然海底竹竿捅钢铁,纯送死。战后,美军审日军文件,笑称“蹲坑侠”,但也警醒:侵略者到这份上,啥歪招都出。和平来之不易,日本反思军国主义,亚洲各国更得记牢。二战结束80年,历史书上这些细节提醒人,战争没赢家,只剩教训。伏龙那套,技术低,代价高,证明绝望时,人脑子容易短路。幸好没真打,不然太平洋滩头得多添血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