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美国突然秘密行动,拉着俄罗斯闭门会谈,就乌克兰问题,说了一揽子计划。

(美俄私密会谈,涉及俄乌冲突的28点和平方案框架)
1、敏感时刻,美俄秘密会谈
据消息称,双方代表在迈阿密一家豪华酒店里闭门密谈了整整三天,讨论的是一份涉及俄乌冲突的28点和平方案。这场会谈地点都选在了远离政治中心的度假胜地,可见双方都想避开外界的耳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谈的美方代表是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而俄方代表则是总统特别代表德米特里耶夫。这两个人的身份很有意思:一个常年处理中东棘手问题,一个主管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
选择这样的组合进行谈判,说明美俄双方都想跳出传统的军事外交框架,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角度来寻找解决方案。

(扎哈罗娃表示,未通过官方渠道获得任何关于俄乌和平协议的信息)
不过有趣的是,就在消息曝光的同一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急忙出来"灭火",声称俄方没有通过官方渠道获得任何关于和平协议的信息。这种"说了又不认"的做法在外交场上很常见,通常是谈判双方为了试探外界反应而采取的策略。
2、28点和平方案,由来已久
这份神秘的28点和平方案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可以追溯到今年8月普京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的那场历史性会晤。当时两位领导人在安克雷奇会谈中达成的原则性共识,如今正在被细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德米特里耶夫在接受采访时难掩兴奋地表示:"我们感觉俄方立场真的被听到了。"这句话背后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美俄之间可能正在重建某种程度的战略互信。

(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秘书,与美国代表在迈阿密密切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俄密谈的同时,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也现身迈阿密,与美国代表进行了密切沟通。这种"三边互动"的模式很有意思:美俄先谈出个基本框架,然后再找乌克兰沟通。这种做法虽然效率高,但也暴露出乌克兰在这场博弈中的被动地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的基辅之行。这位带着两名四星上将的高级军事代表团,表面上是"寻求重启俄乌和谈",实际上很可能是在向乌克兰施加压力。乌国防部长什梅加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握手照片,看似热情友好,实则暗藏玄机。这种"软硬兼施"的外交手腕,显示出美国正在多管齐下推动和平进程。
3、北约不肯罢休,对俄展示强硬姿态
就在白宫信誓旦旦地预测"本月底前可能达成共识"之际,这场和平进程却面临着重重阻力。最明显的问题在于:作为当事方的乌克兰,竟然被排除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之外。这种"家长式"的外交操作,不禁让人质疑这份和平方案的公正性与可持续性。

(北约在俄边境加紧演习,出现“边打边谈”局面)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也表现出强硬姿态。此前特朗普提出的"就地停火"建议遭到俄方断然拒绝,导致原定在匈牙利举行的美俄领导人会晤被迫取消。更严重的是,美国随后对俄罗斯两大石油企业实施制裁,这给本已脆弱的美俄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北约在波兰边境的军事演习更是给这场和平进程增添了新的变数。这些演习表面上是"战略威慑",实则是向俄罗斯发出的明确警告:即便美俄之间达成某种默契,北约也不会轻易放弃在东欧的军事存在。这种"边谈边打"的态势,反映出当前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场俄乌冲突已经演变成一个多方博弈的棋局。美国想要尽快抽身,俄罗斯希望保住战略利益,欧洲担心安全威胁,乌克兰则要维护国家主权。各方利益的交织与碰撞,使得任何简单的解决方案都难以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