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几年在办公室里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
现在的学生呀,一届不如一届了。
你会发现,这句话每年都有人说,毕业班的老师说,非毕业班的老师也说。
甚至有些老师从我参加工作那年就在感叹,如今20多年过去,他依旧在感叹。
但问题是,一届不如一届这事儿,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总觉得,这句话更像是一种情绪宣泄,而不是一种客观的判断。
毕竟每一年都是全新的孩子、全新的试题、全新的时代背景。
真要比较,你拿什么比?
是比成绩?比专注?比规矩?还是比听不听话?
其实都比不了。
但为什么老师们还是会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得太厉害了?
我自己带班,也确实能明显感到课堂的画风在变。

比如数学英语考个位数的,几乎每班都有;
上课注意力涣散,能稳5分钟都算优秀;
作业就更不用说了,潦草、应付、凑字数、抄AI,越来越普遍。
更糟糕的是,情绪问题也多了起来:
你会遇到突然大喊的、不说话的、一言不合就哭的、考试直接交白卷的…
每个班都有那么一两个特别亮眼。
不是老师没教好,也不是老师不努力,就是会有一种无力感:
课堂像是一盘沙子,怎么抓都抓不住。
于是那句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就从抱怨变成了共识。
可这真是孩子们的问题吗?
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的扣帽子。
时代变了,孩子自然也变了。
过去的学生信息来源有限,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说什么就是标准答案,世界很单纯,秩序很清晰。
而现在的孩子,从小泡在互联网里,接受信息的速度比我们当老师快得多。
你让一个从小看过成千上万条短视频的孩子,乖乖坐在教室里听你讲45分钟,他们做不到,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如以前的学生,而是他们从一出生,节奏就比你快太多了。
还有一点不能不提:
现在的孩子,确实越来越不怕老师了。
不是孩子变坏,而是整个社会氛围的改变。
以前我们见到老师,先躲再说;
现在的孩子大大方方,甚至有点不以为然。
为什么?
因为他们从小在家庭里听过太多家长对老师的不满,不是抱怨作业多,就是质疑老师水平。
这种话当着孩子说一两次,孩子心里的尊敬值自然就清零了。
在家里不把父母当回事,到了学校也不会把老师当回事。
老师又不能惩戒他们,家长又随时可能投诉…
孩子当然越来越放得开,而老师越来越不敢管。
课堂失控,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更深层的问题,是现在的孩子普遍扛不住压力。
学习越来越难,节奏越来越快,卷得越来越夸张。
别说孩子,我作为老师看着都想喘口气。
很多孩子表面上看是不想学,本质上是学不动。
越学不会越焦虑,越焦虑越逃避,最后就变成所谓的摆烂。
有些孩子不是不努力,而是他努力了也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成绩回报,自然就慢慢丧失信心。
一个孩子失去信心,家长也跟着泄气;
家长一泄气,就开始纵着孩子;
孩子一被纵着,课堂就更无法正常运行。
恶性循环,就是这么形成的。
再加上家庭教育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太金贵了。
该立的规矩没立,该交代的边界没认知。
什么都顺着孩子,孩子当然我行我素。
问题学生背后,一定有问题家长。
可是,说到这里,我们真的能简单地下结论:学生不如以前吗?
我反倒觉得,不是孩子变差了,而是变得不符合我们记忆里的学生样子了。
我们习惯的那套听话、能忍、会吃苦的学生模板,已经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了。
我们还在用旧的尺子,去量新的孩子,版本对不上,自然就觉得哪里都不合格。
说到底,孩子不是一届比一届差,而是一届比一届不一样。
以前的孩子皮实,现在的孩子敏感;
以前的孩子服从,现在的孩子有主见;
以前的孩子怕老师,现在的孩子更强调平等;
以前的孩子压力一来就硬扛,现在的孩子压力一来可能就崩溃。
你说谁好谁坏?
其实都不好说,只是时代不同了而已。
我们怀念过去的学生,是因为他们符合我们固有的教学习惯;
我们抱怨现在的学生,是因为他们逼着我们不断更新自己。
教育从来不会向后走,只会向前变。
孩子也不会越来越差,只会越来越像这个时代。
所以,与其年年哀叹一届不如一届,
不如试着去理解、去适应、去重新找到和孩子们的连接点。
毕竟,他们才是未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