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冠雄(1912年11月4日授予上将衔),福建闽县人,福建船政学堂第四届驾驶班毕业,清末民初海军领袖级人物。他凭借与袁世凯的深厚渊源在民国初期执掌海军部,期间通过集权中央、重用闽籍将领以强化闽系主导地位,并推动海军现代化建设(如创办飞潜学校、制定置舰计划),其扩张计划虽因政局动荡多未实现,但仍为民国海军体系化建设奠定基础。

萨镇冰(1912年12月8日授予上将衔),福建福州人,福建船政学堂第二届驾驶班毕业,近代中国海军首批留洋精英。他在甲午战争中率部死守威海卫日岛炮台,虽败犹彰其军事才能与爱国精神。辛亥革命时审时度势默许海军起义,避免无谓流血。民国时期多次出任海军总长,主导烟台海校改革,培养大批海军人才。其人格魅力与专业素养使其成为闽系海军的精神领袖。

杜锡珪(1924年3月26日授予上将衔),福建闽县人,江南水师学堂第二届驾驶班毕业,闽系海军核心人物,直系军阀重要盟友。他在甲午战争、九江起义等事件中崭露头角,1920年代执掌海军总长及代总理职权,成为闽系海军与北洋政权间的关键纽带。
蔡廷干(1926年10月9日授予上将衔),广东香山人,留美幼童出身。他在民国后曾任海军部军制司司长,协助修订《海军劝惩章程》,为保存海军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李鼎新(1913年8月20日中将加授上将衔,1915年12月21日裭职,1916年6月16日开复,1921年10月12日授予上将衔),福建侯官人,福建船政学堂第四届驾驶班毕业,闽系海军核心人物,民国时期历任海军总长、总司令等职,其凭借圆滑的政治手腕和深厚的专业背景,成为北洋政府时期海军实际主事者,期间主导了海军的重建与派系整合,影响力延续至1920年代。
郑汝成(1913年8月20日中将加授上将衔),天津静海人,天津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袁世凯心腹,二次革命期间曾固守江南制造局。
林葆怿(1920年11月30日中将加授上将衔),福建侯官人,福建船政学堂第九届驾驶班毕业,闽系海军核心人物。他于1916年通电海军独立,公开支持护法运动,次年率第一舰队南下广州,拥护孙中山,并出任护法军政府海军总司令。1918年,他升任海军总长,被推举为军政府七总裁之一,期间曾积极倡导南北和谈,但最终未能成功。1920年,因驻粤海军反对北返,林葆怿辞职后隐居上海。

林建章(1924年12月1日中将加授上将衔),福建闽县人,江南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闽系海军核心人物。1923年因反对直系武力统一,曾与杜锡珪派系斗争,联合部分舰艇成立沪队,重申联省自治,闽人治闽,得到反直系各方的响应与支持,虽最终失败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直系势力。
沈寿堃(1921年4月8日中将追赠上将衔),福建侯官人,天津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清末长江舰队统领,在萨镇冰主导的南北洋海军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1911年武昌起义期间,他与萨镇冰默许海军舰队转向革命阵营,促成“海容”、“海琛”等舰脱离清廷,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程璧光(1922年7月20日中将追赠上将衔),广东香山人,福建船政学堂第五届驾驶班毕业,利黎元洪的支持者。1917年府院之争激化后,率第一舰队南下广州支持孙中山护法,任军政府海军总长,推动海军成为革命力量。1918年遇刺身亡,1922年追赠海军上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