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用炸药工厂爆炸:事故背后藏隐忧
近日,美国田纳西州一家军用炸药工厂发生惨烈爆炸并起火,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诸多猜测。究竟是安全生产事故,还是人为的“平账”操作?这背后反映出美国军工业面临的复杂问题。

军工生产:高危行业隐患多
军工产业本就是生产中危险性极高的行业。与普通重工业相比,其风险远不止密闭空间、挤压碰撞等常见问题。当涉及火工品,尤其是炸药、发射药等含能物料的生产时,危险系数更是大幅攀升。
以中国的烟花爆竹厂为例,即便在严格监管下,仍不时发生爆炸事故,足见此类生产的危险性。而此次美国田纳西州军用炸药工厂的爆炸,现场情况极为惨烈。爆炸至少造成19人失踪,这些人很可能在爆炸瞬间就粉身碎骨。爆炸不仅将厂房夷为平地,甚至周围20公里外的居民都能感受到强烈震动。

产能困境:俄乌冲突下的暴露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军工业一直面临一个严峻问题——炸药和炮弹产能严重不足。一枚炮弹要成功发射,所需的火工品不少,既有填充在炮弹内部的炸药,也有用于发射的发射药。这些含能物料的生产不仅危险,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冷战结束后,美国坐拥大量炮弹库存,在新炮弹生产上逐渐放松。此前有媒体报道,美国在动员前每月炮弹生产量仅约3万发。即便后续投资提高产量,最多也只能达到月产10万发。而10万发炮弹大致相当于俄乌冲突高峰期双方一天的炮弹发射量。
制造瓶颈:含能物料成关键

炮弹制造的瓶颈并非在于外皮制作,而在于内部的含能炸药和发射火药。美国国内制造火炸药的能力早已大幅衰退。一方面,这是美国军工生产持续下滑的结果;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民用炸药需求量相对萎缩,导致“造不如买”的局面出现。因此,美国大量民用炸药实际上是从国际市场采购的。
事实上,不只是美国,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类似情况。而这些炸药的采购来源,正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高峰期可能供应了世界军民两用火炸药市场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份额。
扩产难题:去工业化下的困境
如今美国想要重新整军备战,扩大炸药生产能力,但含能物料的生产需要严格的生产流程和安全规程,才能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然而,美国已经经历了长达30年的去工业化过程。

在高端生产环节,如波音制造飞机,都出现了吸毒、酗酒等不该出现的情况。那么在炸药生产厂这种既存在有毒有害生产环境,又有高温等艰苦条件的工厂,能招到多少高素质人才,着实令人怀疑。此次类似的安全生产事故,或许就说明在任务紧迫的情况下,劳动力素质出现了严重问题。
猜测纷纭:事故背后的阴谋论
当然,也有观众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此次爆炸可能是人为策划的“史密斯专员”行为。由于国内军火复合体的垄断,美国军工品价格居高不下,甚至一小袋飞机上用的紧固件都能卖到9万美元。即便如此高价,美国军工业仍无法满足美军订单。
这种情况下,炸药厂的爆炸是否类似于中国古代储粮时“火龙烧仓”的平账行为,我们不得而知。这场爆炸究竟是人为的“平账”操作,还是在重压之下必然出现的生产安全事故,恐怕要等到美国未来的调查结果出来,才能有一定解释。

根本结论:军工业拉胯难掩
无论调查结果如何,能否服众,都改变不了美国军工业目前肉眼可见的拉胯现象。美国因去工业化,未来可能在军火工业上付出惨痛代价。此次军用炸药工厂的爆炸,只是美国军工业问题的一个缩影,其背后隐藏的产能不足、生产安全、垄断腐败等问题,值得深入反思。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