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请注意!乌中将带头冲锋,带领特种部队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村)击溃俄军,收复失地,这究竟是战术胜利还是信息战?咱们今天就来深挖一下。

乌克兰GUR局长布达诺夫中将带领黑鹰直升机特战队,突入俄方宣称控制的区域。
成功夺回波克罗夫斯克北部,罗丁斯克部分区域。
布达诺夫以3度负伤仍坚持作战著称,被乌克兰媒体称为胆识过人的真英雄。

独立媒体披露,乌军精英特种小组乘坐两架黑鹰直升机,以10到12米超低空飞行,前往波克罗夫斯克西北郊的工业区灰色地带。
直升机在家具厂上空盘旋,降落约15到20分钟。
布达诺夫在附近临时指挥所进行指挥。
第一架直升机降落后,11名全副武装特种兵迅速下机,向300米外的加油站推进。

第二架,降落后10到15人按计划剿灭了渗入该地区的俄军,并建立临时火力点.
16:47分,黑鹰小组在扫荡俄军小型阵地中歼灭11名敌军。
随后布达诺夫命令部队迅速推进工业区,打通城市与后方补给线。
18点行动结束,流出的视频显示,乌军战术目标基本完成,当地阵地和火力点得到稳定控制,有评论指出,这次行动可比肩“蛛网行动”,是一场大胆的渗透。

“乌中将带头冲锋,带领特种部队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村)击溃俄军,收复失地”这一说法,经过对多方信源的交叉核查,可以断定该说法缺乏可靠信源证实,与当前战场主流报道严重不符,极大概率是中文自媒体为吸引流量而编撰或夸大的不实信息。
根据战争研究所(ISW)、DeepState地图等所有权威信源的每日更新,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村)方向,俄军正处于持续进攻和缓慢推进的状态,乌军在进行艰难的防御。
所谓“成功夺回波克罗夫斯克北部,罗丁斯克部分区域”与事实完全相反。
俄军恰恰是在这些区域不断施压,乌军战线在后撤。任何“收复失地”的说法都站不住脚。

乌克兰国防部军情总局(GUR)局长基里洛·布达诺夫是国家级情报机构的负责人,是战略级的指挥官。
让他亲自乘坐直升机带队进行一线战术突击,在现代战争中是不可想象的。
这不仅会让他本人处于极度危险之中,更是对指挥体系的巨大破坏。
他的职责是在后方指挥、策划和协调,而非扮演“兰博”式的角色。

乌克兰确实拥有美国援助的UH-60“黑鹰”直升机,但数量极为稀少,是宝贵的战略资产,通常用于高层运输、搜救等特殊任务,极少用于高风险的地面突击。
使用两架“黑鹰”执行此类任务,可能性极低。
诸如“10到12米超低空飞行”、“家具厂上空盘旋”、“16:47分歼灭11名敌军”、“11名全副武装特种兵”等,这些精确到分钟和人数的细节,恰恰是虚构故事的典型特征。
真实的军事行动报道,在行动结束前通常会模糊处理,以防泄密。
这种“剧本式”的细节更像是小说情节。

该叙事声称来自“独立媒体”和“流出的视频”,但没有任何一家国际主流媒体或权威军事分析机构报道过此事。
所谓的“流出的视频”也从未在公开渠道出现。
这种模糊的信源是虚假信息的标配。
“蛛网行动”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酷,但在当前俄乌冲突的语境下,它并非一个广为人知的真实行动代号。
这很可能是编造者为了增加故事传奇色彩而借用的名称。

该叙事是100%的虚构故事。
它巧妙地结合了真实的人物(布达诺夫)、真实的地点(波克罗夫斯克)和真实的装备(黑鹰直升机),再套用一套“英雄突击”的经典电影剧本,编造出一个与战场现实完全脱节的“胜利”。
建议:在面对此类极具煽动性和细节性的军事“捷报”时,请务必保持警惕。
第一步永远是去核查权威信源(如ISW、路透社、BBC等)的战场态势图和战报。
如果这些信源没有报道,那么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就基本为零。
你觉得乌军真的能扭转战局吗?还是这只是信息战的烟雾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