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心慌这一病症,对此现象,大家可千万不能轻易忽视,因为在中医看来,心为君主之官,要是心脏健康出现了问题,就很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在中医里,跟心脏有关的病症有很多,比如心阳不足或是心血虚弱等,倘若出现这些症状的同时,还伴有睡眠质量差、大便时干时稀等,那么这就属于中医所说的“心阴阳两虚”。
其实,这种病症在生活中很常见,不少人的心慌、心悸,在中医看来都与心阴阳不足有关,当然,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医也是有专门的药方可以帮助我们加以改善的,它便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的名方“炙甘草汤”,炙甘草汤是张仲景收录在《伤寒论》里的药方,原文是这样说的,“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个方剂常被医家用于治疗阴虚不足或是虚劳肺痿等疾病。

其实,张仲景的炙甘草汤又被医家称为复脉汤,由于方剂里的中药材可以让体内的阴血充足,让阳气能够温暖脏腑,而气血充足了,阴阳自然就会调和,也就会“悸定脉复”,所以才会被称为复脉汤,虽说这个药方的功效奇特,但整个方剂的组成却很简单。
炙甘草汤所用到的中药材总共只有九味,分别是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桂枝(去皮)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共同起到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的效果。根据《伤寒论》里的记载,将这些药材用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煎煮八味药材,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心动悸、脉结代,调理病机为心阴阳两虚的病症,方剂里重用了生地黄,生地黄在中医医家方剂里其实很常见,具有滋阴养血的效果,在中医典籍《名医别录》里也有说过,生地黄可以补充五脏不足,具有温通血脉、补益气力的能力,不过,在中医里,地黄也有生熟之分,而熟地黄则性味甘温,善入肝肾填精益髓、补充真阴。

炙甘草作为整个方剂里很重要一味药材,其具有补中益气的能力,可以滋养气血化生之源,在中医里,气血化生的源头就是脾胃,脾胃健壮,气血的化生就会正常无虞,可倘若脾胃出现了异常,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等症状。
同时,为了更好的将脾胃补益,张仲景还用到了人参和大枣来补益脾气,气血足生,以复脉之本,而阿胶作为我们所熟知的补血良药,当身体里的气血出现不足时,往往就会通过它来进行补充,此外,麻仁也是一味滋养心阴、养护心血的常用药材。
不过,中医认为阴阳互生,“阴无阳则无以化”,所以,若只是单纯的补益阴液还远远不够,对此,张仲景还用到了桂枝和生姜来宣阳化阴,而且桂枝和甘草的配伍,还可以很好的促进阳气化生,温通心阳。

前面就有说过,张仲景在煎煮这个药方的时候,使用了清酒,清酒辛热,可以帮助促进体内的阳气化生,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的能力,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将心阳、心阴的虚损给补充回来。
当然,不同的人,其体质不一样,因此,也可以在这个药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其中最有名的加减复脉汤便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在原方的基础上,药方组成变成了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麻仁,主要用于温热病后期的治疗,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燥的能力。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