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未起鼓先擂,舆论先行剑正磨。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街道上随处可见墨绿色的“patvertne”标志在提醒人们,这已不是和平年代。这些标示着避难所位置的符号,如同冷战后欧洲的一道新伤疤,镶嵌在建筑入口处,静静诉说着俄罗斯邻国的恐惧与准备。
与此同时,在立陶宛帕布拉德训练场,数千名北约士兵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强大格里芬-25”军事演习,场地直指白俄罗斯边境。约2000名军事人员、超过250台军用装备的集结,绝不是简单的训练展示。

战争前兆,多个信号同时闪现
“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的到来从未悄无声息。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曾总结,战争爆发前总会有几个明显的征兆同时出现。
当今的国际局势,恰恰印证了这一判断。经济金融领域的不寻常“骚动”成为最敏锐的风向标。
国家如同家庭,准备“动手”前总会囤积物资。黄金、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储备量悄然攀升,金融市场异常波动,资本加速外逃,外汇管制突然严格。
而舆论机器的全速运转更为明显。“师出有名”的古训在现代战争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任何一个政府都不会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把民众推向战争。
媒体上的风向突变,内部密集宣传“外部威胁”,将潜在对手描绘成敌人;历史恩怨、领土争端被反复提及和放大。
在拉脱维亚,这样的转变已经显而易见。自从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动对乌克兰的进攻后,这个波罗的海国家拆除了苏联军队纪念碑,将俄罗斯使馆所在的街道更名为“乌克兰独立街”,数十面乌克兰国旗在风中飘扬。
最直接的军事动作则是最明确的“红灯”。大规模、针对性极强的军事演习在潜在冲突区域附近举行,演习课目高度贴近实战。
立陶宛的“强大格里芬-25”军演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演习核心在于提升部队在北约多国部队框架下规划与实施防御行动、并随即发动反击的能力。

舆论战场,扭转认知的宣传战
现代战争的第一枪早已不是在战场打响。美国前驻北约大使 Matthew Whitaker 点破了这一真相:“下一场战争的第一击不会是坦克穿过苏瓦乌基走廊,而是网络攻击。它将摧毁机场或关键基础设施。”
拉脱维亚国家安全顾问 Airis Rikveilis 的表态更加直白:“这不会像1940年那样,”他指的是苏联入侵,“如果这场战争明天开始,我们明天就准备用我们拥有的一切进行战斗。”
恐惧本身,正是恐惧的源泉。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告诉美国人民:“我们唯一感到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这句话在今天的地缘政治中依然回响。欧洲各国对俄罗斯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未知侵略的恐惧。
正如罗斯福所指出的,恐惧具有独立性,外界境遇并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恐惧的心理反应。
正因为如此,舆论宣传战在预热阶段显得如此重要。它的任务不仅是激发同仇敌忾的情绪,更要减轻民众对战争的本能恐惧,让战争显得“不那么突兀”。

压力测试,探底线的战略博弈
“投石问路”成为中国古代谋略智慧在现代战争预热阶段的生动体现。
美国在欧亚大陆的举动堪称典型。有分析指出,东欧、台海、南海三条战线几乎同时展开行动,表面上是独立事件,实际上像一台精心调试的“全球危机制造机”。
在东欧,美国玩的是“代理战争”。北约东扩把俄罗斯逼到墙角,冲突一触即发。截至2025年6月,美国对乌军援总额已达669亿美元,包含远程导弹、F-16战斗机等各种装备。
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价飙升,而普通民众只能在新闻中目睹这一切。
在台海,美国批准对台军售,积压订单达215亿美元,并实地考察港口部署方案。美国海军在台海的巡航频繁,雷达系统开启得像夜市的霓虹灯一样闪烁。
南海方面,美国打出“菲律宾牌”,新开设四个军事基地,美军工程部队大规模建设,美菲联合巡逻次数暴增30%,再加上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联合演习,形成明晃晃的“海上封锁链”。
这些行动,本质上都是在进行压力测试,试探对手的底线和反应能力,为可能的冲突积累数据和经验。

物资储备,未雨绸缪的战略定力
“深挖洞,广积粮”的古训在现代战争中依然焕发着生命力。
俄罗斯邻国的备战行动提供了鲜明例证。拉脱维亚切断了与俄罗斯及其盟友白俄罗斯的电力连接,转而从其他邻国获取电力。
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更大战略的一部分:在风暴来临前巩固自己的阵地。
美国通过在全球布局,不仅提升了军工订单——让军工产业销量增长了15%——更是借此进行了全面的战争预演。
然而,世界已进入多极化时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东盟和金砖国家正悄悄调整策略,平衡美国的单边霸权。
联合国内,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国的双重标准表示反对,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历史已经证明,单靠制造冲突维持霸权,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克服恐惧,从预热到适应的心理转变
“恐惧源于未知”。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战争本身及其后果的不了解。
当拉脱维亚民众每天看到“patvertne”标志,当立陶宛居民目睹数千名士兵在边境演习,当台海和南海周边国家观察到美军频繁调动,这些景象逐渐由陌生变为熟悉,由异常变为常态。
正如罗斯福所指出的,我们所恐惧的,实际上是恐惧本身。一旦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克服恐惧心理,振奋精神,争取胜利。
在战争预热阶段,国家通过舆论宣传、军事演习、物资储备等一系列措施,让民众逐步适应战争的存在,减轻对战争的恐惧。
当真正的冲突来临,人们已不再感到突然,而是能够以相对平静的心态面对。
拉脱维亚国防部长 Andris Spruds 的态度体现了这种转变。他在里加会议上表示,拉脱维亚通过无人机计划等措施,已经在面对潜在的克里姆林宫侵略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某种韧性”。

北约的东扩、俄罗斯的反击、中国的崛起,如同巨大的齿轮相互咬合。2025年在立陶宛帕布拉德训练场参加军演的波兰分队——那些来自第15机械化旅的100名士兵和30台装备,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一粒棋子。
Admiral Rob Bauer 指出,与俄罗斯的新战争“将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