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有没有觉得,埃及这个国家其实挺反直觉的。
埃及有什么?金字塔、沙漠、骆驼,妥妥的的沙漠国家是吧?但是不,人家是沿海国家,北边地中海、东边红海,海鲜比肉都便宜。
但诡异的是,这么个双海傍身的国家,1.13亿人全挤在占国土4%的尼罗河沿岸,相当于把全中国14亿人塞进一个半浙江省,想想就可怕。😱
于是埃及人一拍脑袋,想了个妙招💡,要在沙漠里造一片海!
埃及盯上了盖塔拉洼地。这个地方大部分区域低于海平面,最低点约比海平面低133米。面积约19605平方公里,差不多3个青海湖那么大,现在是一片干巴巴的盐碱地。
他们的计划是这样的:挖一条55~80公里长的运河,把地中海的水引进来。水往低处流,哗啦啦灌几十年,这片洼地就变成巨型湖泊了。💦
听起来是不是挺美?

官方说得更美:湖水蒸发→空气湿润→下雨→沙漠变绿洲→新城市拔地而起→1亿多人民终于能喘口气!
而且水流进洼地的过程中,还能带动水力发电,第一期670兆瓦,第二期1200兆瓦,简直一举多得。
当然,代价也不少,预估投资需要70~90亿美元。
不过这个计划不是什么新想法,早在1912年就被提出来了,到现在已经有113年。
但是,在70年代,一帮德国科学家又把这事儿翻出来,还拿出了完美方案。
这个方案,说出来都没人敢信,他们提议用核弹炸!☢️
真没开玩笑。他们计划在65公里的线路上打213个炮眼,每个炮眼扔一颗150万吨当量的核弹,比广岛原子弹威力大100倍,213颗一起炸,运河就出来了。
埃及政府一听,都要吓尿了,这特么这是修运河还是世界末日啊?
于是这计划又被扔进垃圾桶,一扔就是50年。

但问题来了,为啥这么个“完美计划”,折腾了一个世纪都没动工?
因为盖塔拉洼地常年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所以这个计划压根儿就不靠谱。
什么是副热带高压?说简单点的,这地方上空有一股看不见的高压气团,气流往下压,越压越热,根本不可能下雨。
造个湖确实能蒸发出水汽,但然后呢?
水汽飘上去,遇到副热带高压,啪,直接被压回去了,该蒸发继续蒸发,该干旱继续干旱。
不信你看红海,人家年蒸发量2000毫米,够夸张吧?但年降雨量只有30-60毫米。红海两岸照样是撒哈拉沙漠,一点绿色都没有。🤷♂️
再看地中海,北岸的欧洲湿润得要命,南岸的埃及干得要死,就隔一条海,差距这么大,就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在作妖。
埃及真正需要的是山,而不是海。

你以为我在瞎扯?看看也门就知道了。
也门也是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国家,穷得叮当响,但人家人口30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的占比达到71%,靠种地就能养活一大半人。
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山,海拔3760米的哈杜尔舒艾卜峰,阿拉伯半岛最高峰。
红海吹来的水汽被山脉阻拦,水汽爬不过去,于是只能够变成雨水落下来。也门有些地方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麦加、麦地那这些圣城,都是靠着红海水汽和山脉过活。
再看隔壁沙特,地盘比也门大好几倍,有钱搞海水淡化,但没山脉,所以人口也就3000万。
再看回埃及,盖塔拉洼地周围全是平坦的沙漠,就算你打造出一个湖,水汽蒸发之后会被风刮走,没有东西可以把它们留下来形成雨。
那这计划一点用都没有?

也不是,发电这事儿其实可行。水从海平面落到-133米,这133米的落差确实能带动水轮机发电,而且沙漠蒸发快,水会源源不断地流进来。
但问题是:
1️⃣海水蒸发,盐留下来,最后这洼地会变成一个巨型盐田
2️⃣盐越积越多,海拔会上升几十米,发电效率越来越低
3️⃣环境污染怎么办?
所以这顶多是个沙漠水电站,跟改造气候、沙漠变绿洲半毛钱关系没有。
说实话,我挺理解埃及人的。
1亿多人挤在4%的国土上,那种窒息感,是真的让人想搏一把。人类总想征服自然,改天换地,从大禹治水到三峡大坝,哪个不是疯狂的梦想?
但残酷的是,副热带高压、大气环流、地形条件,这些是人类当下没有办法改变的铁律。
90亿美元并不是个小的数目,相当于埃及一年GDP的2%~3%。这钱拿去修水利、搞海水淡化、发展新城,可能比挖个湖靠谱得多。
至于这个造海计划,就跟沙特那个500公里线性城市一样,听着牛逼,但能落地几成,谁也不知道。🤔
也许若干年后,技术真的突破了,埃及人真能在沙漠里造出一片海。
但至少现在,这更像是沙漠做的一场梦。🌙
声明:本文内容均经过严谨考证,少部分素材由AI工具辅助核实。文章旨在传递正能量,无低俗和不良引导。
网易网-盖塔拉运河构想,把海水引入埃及沙漠,形成大型湖泊
Cairo Top Tours-History of the Qattara Depression Project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