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吹箫》汉画像石
坚持走路
2025-02-17 18:40:14
【胡人吹箫】
110*50*47厘米
山东台儿庄散存
圆雕。墓柱。为胡人吹奏胡笳。墓柱前面上刻一胡人,身下刻一怪兽,胡人头部带着一顶尖尖的帽子、脸庞瘦削,高鼻深目,双手持胡笳竖吹。胡人蹲踞在怪兽背部,怪兽头部侧歪,张嘴正在撕咬一物,圆体短腿,也为坐姿,造型独特。
在徐州汉代画像石等汉代文物中有许多反映“胡人”的图像,如胡汉战争、胡人狩猎画像石,胡人吹箫和胡人伎乐石雕,以及僧侣骑象、伎人骑象画像石和骆驼、大象、狮子等有关图像。
“胡人”,系我国古代汉民族对北方边塞及西域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在两汉时期,胡人经常侵犯汉族疆域,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以至在艺术再造的汉画之作中大篇幅出现了“胡人”,这“胡人”便是指当时的匈奴族。
从西汉建立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就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在王昭君出塞后,汉与匈奴关系趋于和缓。加之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汉通西域的目的便从单纯的“制匈奴”变为“广地万里,重九泽,致殊俗,威德便于四海”和“致四方异物”的强烈政治、经济、文化要求。到西城各地经商,往来于丝绸之路上,因贸易而成为巨富的人也不乏其人,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贸易活动,极大推动了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