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獐牙勾形器,工具,武器,身份象征?
坚持走路
2025-02-19 10:19:20
【牙角勾形器】
大汶口文化
1960年出土于江苏邳县刘林遗址
1960年3月24日至6月5日,南京博物院与邳县和新沂县文教局联合组成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对江苏邳县刘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玉石器86件、骨角器129件、陶器123件及其他若干。
这种牙角勾形器共出土6件,发掘者认为是一种复合工具。
勾形器的柄用鹿角制成,刻斜方格纹,一端两侧镂孔,插獐的獠牙(一面为刃,一面磨平),出土于墓主指骨处。
使用者可能一手执骨柄,一手执禾茎或其他植物的根茎,用于勾割。
獐牙勾形器是大汶口文化早中期的一种特殊器物,共发现百余件,主要见于江苏省邳州刘林遗址和大墩子遗址的墓葬中。在大汶口遗址、花厅遗址也有少量发现(P6)。
獐牙勾形器 由骨、角质的柱状柄和两枚雄性獐的犬齿(獠牙)组成。柱状柄一般由鹿角制成,长10~17厘米,其上部两侧各有一个长条形的穿孔,孔内镶入一枚獐牙,柱体下端常钻有一孔,应是为了穿绳携带于身上。
獐牙大都长6~7厘米,宽不足1厘米,牙根内侧刻有2~7个凹槽,应是为了用绳把它固定在柱状柄上。
关于獐牙勾形器的功能,学界已经进行了不少研究,但并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以下5种观点:
[一R] 工具说。刘林遗址的发掘者认为獐牙勾形器是一种收割工具。
[二R] 社会地位说。吴汝先生认为獐牙勾形器是一种表示社会地位的信物,有社会威望的人员或家族才能持有。
[三R] 崇拜说。该观点认为獐牙勾形器是因对獐这种动物的崇拜而产生的,并衍生出护符或瑞符的功用。
[四R] 武器及身份象征说。栾丰实先生认为獐牙勾形器是一种便于携带的防身武器,象征着战士或猎人的身份。
[五R] 置放獐牙用具说。王晖先生认为獐牙勾形器是专门用来放置獐牙的器具。
有学者通过力学分析认为,獐牙勾形器的大小、质量和角度均不适合抓握和发力,实用性较差,用作工具和武器的可能较小。
獐牙勾形器的骨柄大都刻画有三角形、方格、直线、斜线等纹饰,在制作上花费了较多的精力,有的还刻有特殊符号,被认为与易学和八卦符号相关,其象征意义显然大于实用功能。
民族学资料显示,具有象征性、仪式性的特殊器物的展示价值似乎常常与它们的实际用途成反比,它们更可能是造型古怪而没有实际用途的器物,獐牙勾形器显然就是这类器物。
(文字来源于网络)
南京市博物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