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乃是降阳入阴,真武汤乃是升阴入阳。 真武汤证与五苓散证,都是因为下焦(身体下半部分)水湿出了问题,但病因和表现不太一样。 真武汤证: 是肾阳不足所致!肾阳就如同体内的小太阳,现在太阳弱了,就没办法气化水液,导致水液在体内泛滥成灾!所以常以:腹痛便溏,四肢沉重无力、疼痛,小便不利等形式表现出来。 另外还会伴有阳虚寒盛之象,比如: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等。 所以治疗时,应当温阳化气行水。 简单来说,真武汤证就是“肾阳虚了,水湿乱跑”,治疗就是“补阳+排水”。 五苓散证: 是外感风寒没治好,导致邪气顺着经络跑到体内了,从而,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功能。膀胱气化功能,就像身体的“排水系统”,现在排水系统出问题了,水液排不出去,就堵在膀胱里。 所以以小便不利,口渴但喝水后又不舒服,小腹胀满或有紧迫感为主。同时外感风寒还没完全好,所以还可能有伴有表邪未解的表现,比如:脉浮,体温轻微发热。 所以治疗时,应通阳化气,把膀胱气化功能恢复起来,让水液能正常排出去,同时把外感风寒也解决掉。 简单来说,五苓散证就是“外感风寒+膀胱排水系统坏了”,治疗就是“通阳+利水+解表”。 阳气的本性是往上走的,但如果要让阳气下降到肾,形成肾阳,就需要借助水阴的下降力量。也就是说,阳气要跟着水阴一起往下走,才能顺利到达肾。 如果水的通道被邪热堵住了,水就下不去,这叫“水逆”。水逆了,阳气也跟着往上跑,跑到体表就会发热。阳气跑到体表后,如果和体表的阴气相互作用,就会出汗。所以这种发热出汗的根本原因,是水的通道被邪热堵住了,水阴下不去,阳气也下不去。这就是五苓散的治病原理。 如果是血的通道被邪热堵住了,就叫“血淤”。血淤也会引起发热出汗,道理和水逆一样。区别在于: 水逆的问题在体表(阳位),所以出汗主要在背部和头面。 血淤的问题在体内(阴位),所以出汗主要在胸腹。 前几天治一个病人,他胸腹部出汗特别多,像水流一样。我用血府逐瘀汤和膈下逐瘀汤给他调理,胸汗就止住了。 真武汤的原理是: 阴的本性是往下沉的,但如果要让阴位的阴气上升到阳位,形成心阴,就需要有气或风来推动阴气上升。如果肾的阴气被寒气冻住了,上升的力量就不够,阳位就会缺阴。 真武汤里的附子是用来驱散阴位的寒气,白术是健脾,帮助运化水湿,生姜则是增加生发上升的力量,让阴气能顺利上升到阳位。 简单总结: 五苓散是解决“水逆”问题,水阴下不去,阳气也下不去,导致发热出汗。 血淤是血的通道堵了,也会发热出汗,但出汗部位在胸腹。 真武汤是解决“阴气被寒气冻住”的问题,帮助阴气上升到阳位。
“糖尿病是不是没救了?”这是我在门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糖尿病问题也是让...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