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95岁的时候把积蓄3568万元,捐给了南开大

牧童的娱论 2025-04-20 15:15:15

2024年,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95岁的时候把积蓄3568万元,捐给了南开大学。没想到这么受人尊重的女先生,一辈子没有享受过爱情。   2024年,叶嘉莹先生在天津安然离世,享年100岁。   消息传来,学界一片哀悼。她是诗词的守望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薪火传人。   她把一生献给了学术、献给了讲台、献给了中华诗词,而至死,她从未享受过真正的爱情。   很多人知道她捐赠南开大学3568万元的壮举,却不知道她一生的痛楚、挣扎和忍耐。   她的故事,不是传奇,却比传奇更令人唏嘘。   叶嘉莹出身满洲贵族叶赫那拉氏,家学渊源,自小便被灌输“女子亦当自强”的理念。   她聪慧好学,尤其钟情于诗词,母亲是她童年最温柔的依靠,也是她精神世界最初的港湾。   但命运从未温柔待她,在她尚年幼时,母亲因为手术不幸离世,这成为她心头长久的伤口。   她曾说:“我这一生,最怀念的,就是母亲坐在窗前给我读唐诗宋词的样子。”   那是她最初的文学启蒙,也是日后她甘愿一生为诗词守望的情感根基。   青年时期,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成为才情出众的女学者。   她温婉、坚韧,有着那个年代少见的独立精神。   毕业后,她成为大学讲师,沉醉于古典文学的世界,也是那时,她遇到了赵东荪。   赵东荪是她的追求者,为追她不遗余力,殷勤备至。   但叶嘉莹并不喜欢他,她更向往精神层面的共鸣,而非情感的纠缠。   但是赵东荪因她而失了工作,令她心生愧疚,在一片世俗的逼仄与内心的责任感下,她最终点头答应婚事。   婚后,他们随政局变动搬迁到台湾,命运的又一次转折随之而来——赵东荪因政治问题被捕入狱。   等他出狱时,已满身戾气,变得暴躁易怒,甚至对她施以家暴。   那个温柔才女,每夜独自垂泪,不知多少次在黑夜里念诵李清照、杜甫、苏轼,只为压抑心中对命运的怒吼。   “人间别久不成悲,万里相思空自知。”她说她曾想过死,但一想到年幼的女儿,她咬牙活了下来。   几十年里,她忍辱负重,一边逃避伤害,一边守护孩子。   后来,她有了短暂的自由,去了美国、加拿大,在北美高校教书育人。   她的课堂上,唐诗宋词有了灵魂,无数外国学子在她的讲授下,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妙与温情。   可天不再给她哪怕一丝宽容,她唯一的女儿在加拿大定居多年,某天全家驾车出游,途中突遭车祸,女儿、女婿与外孙全部身亡。   那年,她已年近花甲,再次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极痛。   此后,她真正成了孤身一人。   在漫长的孤独中,她选择回国,彼时改革开放不久,中国教育资源紧缺,而她却毫不犹豫回到南开大学。   她没有要求高薪,没有条件,只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把古典文学传下去。   她说:“我这一生,没有被谁好好爱过,但我想好好爱这片土地。”   南开大学的讲台上,她总是穿着素雅的长衫,声音轻柔,讲解《诗经》《楚辞》,讲李商隐、讲陆游,一讲就是几十年。   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只说“人生如诗,沉痛之处也有它的韵律。”   她的课上从不点名,学生却座无虚席,文字清澈透明,如同她自己一生的坚韧与通透。   2019年,她将自己一生的积蓄3568万元全部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   她说:“我没有家人了,但我还有学生,还有诗词,还有这一点心意。”她还坚持设立“迦陵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古典文学研究。   2024年,她在梦中安然离世,未留遗憾。   人这一生,如果不能拥有爱情,那就拥有信仰,如果连信仰都没有,那就成为别人心中的光。   叶嘉莹用她的诗,用她的温柔和坚韧,在百年风霜里照亮了千万人心中的文化火种。   她也许是孤独的,但她一生光芒万丈。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叶嘉莹  

0 阅读:31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