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码与武汉美食

大武汉美食榜一 2025-05-07 15:59:34
家乡味活地图 地球村食评人大赛 外码,是汉口老杆给予外地人的“蔑视”称呼。老汉口,以100年前的京汉铁路为界,分为铁路里、铁路外两大生活区,这便是城里与乡下的区别。 这一称呼,在长江下游的南京也有。有说法道,下关码头的外省苦力被资本家当做砝码,随意调遣任用,故有“外码”之称。后来,泛指非南京户籍、本地文化影响不深的外来人员。都是码头城市,汉口的“外码”,大概也与南京同出一辙,只是后来京汉铁路打通了中国南北,基于此,汉口形成了新的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聚居区,分界线也就由码头演变为铁路线。 在哈尔滨,则以中东铁路为界,分为道里和道外。道里是高档生活区,道外是劳苦大众的聚集区。 这样泾渭分明的生活区,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得到。要么以铁路为界限,要么以河流为界,还有以古城墙、城中小山为界…… 这些年,城市的现代化开始打破固有的格局,管理者开始在老城之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试图在不毛之地上建立一个“新城”,来破除无地可用的老城之束缚。比如合肥新区、雄安新区…… 武汉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新一代武汉人(尤其是出国留学人群、生长在体制内的大院青年)慢慢对老武汉有陌生感,光谷异军突起,“外码”这个原来带有贬义的词汇,不少人开始欣然接受。 像我有95后的朋友就索性自称“本土外码”,并乐此不疲。她的父母辈定居于武汉,她大半生活跃于武汉,很少会说武汉话,或只会一两句汉骂;过早多半喝咖啡吃面包,很少吃热干面,牛肉粉面与生烫倒是常吃,更有甚至喜欢吃西式brunch或者索性睡到中午才起来,根本没有“过早”的概念;她们熟悉国外世界与互联网世界,热衷种草、拔草、打卡拍照,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熟悉程度,甚至还不如我这个外来人。 一言以蔽之,“本地外码”们是出生于武汉,对老武汉不太熟悉,但同样热爱武汉的一群95后的年轻人。(舒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