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子盗母气的道理,你就明白,补一万次脾胃,不如一次补心阳!
什么是子盗母气?通俗来讲就是说,孩子身体虚弱了,那母亲的身体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当你懂得这个道理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我说:补一万次脾胃,不如一次补心阳了!
中医用子母来形容,其实就是来自于五行相生的讲法,而脾胃五行属土,心属火,火是生土的,所以脾胃就是子,心就是母亲,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那一定是心阳不足或者心脏有问题了,才导致脾胃不好的
而且临床中你会发现,那些经常心悸心慌、心跳莫名其妙加快的人,他们的消化往往也不太好,尤其是很容易脾胃虚寒,比如吃饭没胃口,消化不良,乏力没精神,肚子隐隐作痛,大便溏稀经常腹泻等等。那这时候该怎么办?
既然是心阳不足,那我们把心阳补回来就好了,比如张仲景的小建中汤(桂枝、芍药、甘草、饴糖、生姜、大枣),其实就是桂枝汤加上饴糖,那桂枝汤大家都知道是温补心阳的,加上饴糖之后,就是引心阳来温暖脾土,饴糖是入脾胃的,脾阳足了、中气复了、邪气自然就消失了,因此张仲景取名建中,就是建立中气的意思
伤寒论原文是这么说的: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心中悸而烦说明什么?说明气血不足,那气血从哪来?不还是脾胃么?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所有用桂枝汤加饴糖,其实就是心脾同补,当气血恢复了,心悸而烦的情况自然就消失了,这就是:中气立而邪气自解的道理呀
另外心慌汗多的,可以加上黄芪,就变成了黄芪建中汤;手脚冰凉的,可以加上附子;血虚又腹痛的,可以加上当归;胃气不足的,可以加上红参.........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好历害的子盗母气.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有那些呢(小和尚、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观海听潮、 冷℡夜、在梦里、渡我、 用户15xxx53、梵醒、AAA、吴国明、 帅蛤蟆、没有昵称)。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回复 05-15 07:15
那你就参考大枣。明明可以吃到饱 为什么做为药只能吃几个。不知道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吗 效果越大自然病的的越快。
YANG 回复 05-28 15:28
抛开你语言上的狗屁不通不说了,再说一说你对药量的控诉,给你说多了你也听不懂,就把你当小孩一样解释给你听吧,中医毕竟是从古发展至今,也是我们老祖宗一代代积累传承下来的,在古人一代代的摸索中发展壮大,就像数学在古时候也有很多著述,像九章算术一般,语言叙述以古文方式传承,不过西医传入中国后,加上现代教学结构,生活中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现代语言现代科学逻辑思维,对古人逻辑思维因为语言不通的原因早就无法普遍理解,而中医用药量的著述书籍没有几个现代人看原著能理解的,大多都是靠师傅带徒弟或者上学老师讲的让背下来,以此为根据,但其实,在用药量上,也不是一点都没进展,比如制药行业,很多制药行业通过现代化验研究手段,把古方药量配比进行实验,做成了很多中成药,再就是通过数学换算把古方的换算单位换成现代人看的懂的克为单位,甚至还研制了很多可以直接输液的中药吊针药品,科学都是在慢慢成长的,但像你这样狗屁不通,上来就造谣式谩骂,但愿你这辈子病了都别用中药,尤其是感冒,整天吃的那些感冒清热冲剂什么银黄颗粒之类的常用药,以后有本事别吃,你就坚持一辈子只吃西药,一吃中药的时候,就想想你现在这个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