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黄维见军粮发霉还掺着砂石,给何应钦的办公室寄去了一袋,何应钦大怒,派人调查黄维,黄维的顶头上司关麟征也趁机发难。
黄维这辈子活得明明白白,啥时候都挺直腰杆做人。
要说他这辈子栽过的跟头,最憋屈的就是为了一袋子霉米跟国民党大官们闹翻的事儿。
那时候正赶上抗日战争最吃紧的年头,1943年前后国民党部队里头的烂账多得数不清,黄维这个直肠子硬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黄维带兵打仗有个特点,就是实心眼。
淞沪会战那会儿,他带着部队在火线上硬扛了三个月。那仗打得惨啊,炊事员都抄家伙上阵了,他还在阵地上死守。
后来当上54军军长,手底下万把号人吃饭问题就成了他的心头病。
那时候国民党后勤早就烂透了,当官的层层扒皮,发到士兵手里的粮食不光短斤缺两,里头还掺着砂子石子,有些米袋子一打开都长绿毛了。
这年秋天部队开拔前,黄维亲自去伙房检查。
伙夫班长抖着手解开米袋,抓出来的米半黄半黑,手指头搓两下直掉渣。
黄维当场就把桌子拍得山响:"这米喂猪都不吃!让弟兄们怎么扛枪打仗?"
他当天就写了七八封报告往军政部送,结果石沉大海。上头那些衙门推来推去,这个说找军需署,那个说归后勤部管,踢了半个月的皮球。
黄维的火爆脾气哪受得了这个,。他让人装了半麻袋发霉生虫的军粮,直接寄给了军政部长何应钦。这招捅了马蜂窝,何应钦觉得这是当众打他脸,关麟征那帮跟黄维不对付的人更是在边上煽风点火。
要说这里头的弯弯绕,得从国民党内部的派系说起。黄维是陈诚"土木系"的骨干,关麟征跟陈诚是死对头,早想找机会收拾他们的人。
何应钦派了军需署的人来查账,明摆着要栽赃。
查账的官老爷们到了营地鼻孔朝天,张口就要看账本。
黄维二话不说把几年账目全搬出来,还撂下狠话:"查出问题我立马吃枪子儿!"这些人查了三天三夜,连个铜板的毛病都没找着。
最后狗急跳墙,硬说黄维虚报人头吃空饷——其实黄维不但没克扣粮饷,还自掏腰包给士兵加餐。
事情闹到蒋介石那儿,老蒋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知道黄维是块硬骨头,最后各打五十大板,把黄维调到后方当了个闲差。
手底下的兵听说军长要走,差点闹出兵变。
新来的军长上任那天,军营门口架着机枪,士兵们红着眼睛喊"还我黄军长"。
这事在国民党部队里传了好些年,当兵的都说黄维是真正把弟兄们当人看的长官。
后来黄维心灰意冷辞了官,直到陈诚重新起用他。
不过好景不长,淮海战役时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包了饺子,在功德林蹲了二十多年。
1975年特赦后安排到政协搞文史资料,八十多岁走的时候,当年那些老部下还有偷偷抹眼泪的。
要说这袋霉米的事,把国民党那套官场把戏照得清清楚楚。
当官的忙着争权夺利,当兵的连口干净饭都吃不上。
黄维这号较真的人,在那种大染缸里注定要碰得头破血流。不过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要不怎么解放后那些国民党战犯里,就属黄维名声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