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受邀去一名年轻女子家中做客,刚喝了一口茶后,他感觉味道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5-28 14:13:13

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受邀去一名年轻女子家中做客,刚喝了一口茶后,他感觉味道有些苦涩:“这茶不对劲!”女子冷笑道:“你可以上路了!”

1946年春天,哈尔滨城里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城的大事。

当时正值国共两党在东北地区激烈较量的关键时期,抗日联军出身的李兆麟将军在城里组织群众工作,经常在公开场合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真打仗"的阴谋。

这位在老百姓中声望极高的将军,成了国民党特务的眼中钉肉中刺。

要说李兆麟将军的经历,那可是从枪林弹雨里闯过来的。

早年他在东北抗日联军带兵打仗,跟日本鬼子周旋了十四年。

最危险的一次要数1940年冬天,队伍在开秘密会议时被日军偷袭。

当时担任连长的孙彪背着受伤的李兆麟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却倒在了雪地里。

临终前孙彪托付李兆麟帮忙寻找失散多年的俄罗斯媳妇和混血女儿,这事成了李兆麟心里放不下的担子。

转眼到了抗战胜利后,李兆麟被派到哈尔滨担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

有天在市政府开会时,他注意到市长身边新来的秘书孙格龄。这姑娘长得白净,蓝眼睛高鼻梁,明显有外国血统。

李兆麟起初没往心里去,后来发现这姑娘思想进步,对国民党欺压百姓的做法特别看不惯,就经常找机会给她讲革命道理。

说来也巧,有次闲聊时孙格龄无意中提起自己父亲叫孙彪,李兆麟当场愣住了。

仔细一问,原来孙格龄就是当年救命恩人孙彪的闺女。

这下可把李兆麟激动坏了,他立马把孙格龄当自家孩子照应,逢人就夸这姑娘机灵能干。

可他哪里知道,这背后藏着个天大的圈套。

原来国民党特务早就盯上李兆麟了,他们前前后后策划了六次暗杀,不是被警卫识破就是被群众搅黄。

最后一次暗杀失败后,特务头子余秀豪急得直跺脚,最后想出个阴招——从李兆麟身边人下手。

他们查到了孙格龄的背景,知道这姑娘在市政府工作,就用金钱和官职收买,还拿她母亲性命威胁。孙格龄到底年轻,经不住吓唬就当了叛徒。

1946年3月8日妇女节这天,哈尔滨中央大街热闹得很。

李兆麟在群众集会上讲话时,孙格龄也在台下听着。等散场后她凑上前说:"李会长,我娘听说您是我爹的战友,非要请您明天来家坐坐。"

李兆麟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特意嘱咐警卫员别跟着,说去救命恩人家里用不着兴师动众。

第二天下午四点来钟,李兆麟开完会回到办公室。

本来按规定出门要带警卫员坐汽车,可那天偏巧汽车坏了,警卫员跑去修车还没回来。

李兆麟看看怀表,怕耽误约会让孙格龄久等,顺手在办公桌上留了张纸条"去孙秘书家,一小时即返",披上大衣就出了门。

到了孙家小院,孙格龄早就在门口候着了。

进屋后她手脚麻利地帮李兆麟脱下大衣,顺手锁进衣柜里。

这大衣里藏着李兆麟的配枪,可当时谁也没在意这个细节。

孙格龄端来杯热茶,说要去里屋请母亲出来。

李兆麟端起茶杯刚抿了一口,眉头就皱起来了——这茶味道发苦,跟他平时喝的不太一样。

这时候厨房门帘一掀,窜出来三个彪形大汉。

李兆麟这才反应过来要出事,可毒药已经顺着喉咙下去了。

原来那茶里掺了氰化钾,是特务专门搞来的剧毒。孙格龄站在边上冷笑:"李会长,您该上路了!"三个特务扑上来就是一顿乱捅,专门往心口和脑袋上招呼。

等李兆麟彻底没气儿了,这帮人把他拖到床底下,擦干净血迹就溜了。

要说国民党这帮人真是坏到骨子里,杀了人还要泼脏水。

第二天哈尔滨城里就传开谣言,说李兆麟是跟年轻女秘书私会才遭了毒手。

可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送葬那天成千上万的人挤在街上,好些大老爷们儿抹着眼泪喊"李将军冤枉"。

后来我党组织追查发现,参与暗杀的特务里有三个跑到了国外,剩下几个解放后都被抓回来枪毙了。

最惨的是那个孙格龄。她跟着国民党跑到台湾后,人家翻脸不认账,给个小职务打发到乡下。

后来实在混不下去,四十多岁还在做见不得人的营生,听说最后染上重病死在基隆码头。

倒是李兆麟的追悼会办得风风光光,哈尔滨老百姓自发扎了三百多个花圈,送葬队伍排出去二里地。

如今兆麟街、兆麟小学这些地名,都是老百姓念着他的好给改的。

要说这事给后人啥教训?一是革命路上处处有暗箭,二是看人不能光看表面。

李兆麟将军把孙格龄当恩人之后照顾,哪想到这姑娘早就变了心。

不过话说回来,国民党搞这种下三滥手段,最后还不是失了民心丢了天下?可见公道自在人心,英雄终究活在老百姓的记忆里。

0 阅读:148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