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之所以能活到89岁,主要原因是他经常锻炼,而且还常喝鹿血。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出生,1799年去世,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权63年多。他出生在雍亲王府,幼年就聪颖过人,深得祖父康熙的喜爱。康熙晚年常带他出入宫廷,教他读书识字,还让他学满洲的骑射技能。雍正元年,雍正帝密立弘历为储君,1733年封他为和硕宝亲王。1735年,雍正驾崩,25岁的弘历登基,改元乾隆。他在位期间,清朝国力达到顶峰,统一新疆,巩固多民族疆域,还编纂了《四库全书》,留下了四万多首诗作,书法造诣也不低。他的才艺和政绩,让他在清朝皇帝中格外耀眼。可惜,晚年宠信和珅,导致朝政腐败,国库空虚,为清朝盛世的衰落埋下伏笔。 乾隆能活到89岁,身体锻炼是关键。他继承了满洲人骑射的传统,年轻时每年秋季都会去木兰围场打猎,练习骑马射箭,保持体魄强健。即便到了中老年,他也没闲着,每天清晨坚持在宫中散步,活动筋骨。清宫档案里记载,他特别注重运动量,散步时步伐稳健,时间长短都有规划。除了骑射和散步,他还练习一种叫“撮谷道”的养生方法,每天清晨提肛几十次,促进气血流通。这种方法听起来有点怪,但在当时被认为能调理身体,增强体质。乾隆对运动的坚持,从不偷懒,年轻时的好底子加上持之以恒的锻炼,让他身体素质远超常人。相比那些迷信丹药的皇帝,他更相信科学锻炼,这一点在古代绝对算超前。 再说说鹿血,这可是乾隆养生的“独门秘籍”。清宫档案明确记载,乾隆每年秋季会让人从围场捕活鹿,御医亲自取血,确保新鲜。他每天早上会喝一小盏鹿血,搭配清粥或养生茶。鹿血在古代被认为是滋补珍品,补气养血,强筋健骨。乾隆喝鹿血的习惯坚持了几十年,从不间断。他还特别讲究饮食清淡,御膳房每天给他准备松仁糕、莲子羹这样的点心,油腻的东西基本不碰。养生茶也是他的最爱,常用枸杞、菊花、甘草等药材熬制,喝起来清香又养身。相比其他皇帝大鱼大肉的饮食,乾隆的餐桌简直是“健康教科书”。他还严格控制饮食量,从不暴饮暴食,作息也规律,每天早睡早起,从不熬夜。这种饮食和作息习惯,跟现代营养学提倡的低脂、规律生活不谋而合。 乾隆的养生不光是身体上的,他的心态也值得一提。他兴趣广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写诗、练书法、画画、下围棋,样样不落。清宫记载,他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至少说明他精神世界很充实。他还爱看戏、听曲,宫里经常组织娱乐活动,让他心情保持愉悦。工作上,他虽然政务繁忙,但从不让自己陷在压力里,处理完大事就去写字画画,调节身心。相比那些为琐事焦虑的皇帝,乾隆的心态要轻松得多。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间接帮他维持了身体健康。 乾隆的养生之道不只靠锻炼和鹿血,生活规律也是核心。他每天的作息像钟表一样精准,清晨起床、散步、用膳、处理政务、写诗作画,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清宫档案里提到,他的御膳房严格按照时辰供膳,从不拖延。他还特别注重节制,饮食、娱乐、政务都适可而止,不贪多。这种有度有节的生活方式,让他身体机能始终保持平衡。相比那些沉迷酒色的皇帝,乾隆的克制力真是强得一批。 到了晚年,乾隆虽然退位当了太上皇,但生活习惯没变。1795年,他把皇位传给十五子颙琰,改元嘉庆,自己搬到宁寿宫当太上皇。可别以为他就撒手不管了,朝政大事还是他说了算。他每天还是早起散步,喝鹿血,吃素食,写书法,生活节奏跟当皇帝时没啥区别。清宫记录显示,他晚年身体依然硬朗,80多岁还能提笔写字,字迹遒劲有力。不过,晚年的他过于信任和珅,这家伙贪得无厌,搜刮民脂民膏,国库被掏空,民间怨声载道。乾隆对和珅的宠信,让朝政日渐腐败,社会矛盾加剧。他虽然察觉到问题,但没下狠手整治,这也成了他晚年的最大败笔。 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在宁寿宫去世,享年89岁。他死后,嘉庆帝迅速动手,抄了和珅的家,赐他自尽,民间甚至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乾隆的长寿离不开他几十年的坚持:每天锻炼、喝鹿血、吃得清淡、作息规律、心态乐观。这些习惯在古代可不简单,放到今天也完全站得住脚。可惜,他晚年的政治失误让清朝的盛世蒙上阴影,国力开始走下坡路。
乾隆之所以能活到89岁,主要原因是他经常锻炼,而且还常喝鹿血。 乾隆皇帝,爱新觉
混沌于浮云
2025-07-21 19:58:47
0
阅读:101